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读《庄子》:草根人物与言意之辨(2)

2010-02-25 16:12
来源:《文学遗产》 作者:杨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漂洗丝絮)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卖)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35]
  
  惠子的眼睛朝上,一开口就说魏王赠给他大葫芦种子;庄子的眼睛朝下,转过身来说宋国的漂絮平民有使手足不冻裂的祖传妙药。贵族社会狭窄而刻板,限制大葫芦只能在水缸里舀水;平民社会则辽阔而丰富,可以把大葫芦连结成腰舟,浮渡江湖。不龟(皲)手药本是民间漂絮者的发明,却也可以用为战争物资而求裂土封爵。这个故事的解读可以有多个角度,但民间技艺中深厚的智慧显然可见。
  
  庄子写了身怀绝技或兴志高洁的厨子、工匠、木匠、船夫、渔夫,做车轮、驾马车、游泳的能手,牧羊人,伐木者,抱瓮灌圃的丈人和漂洗丝絮者,对其性情、技艺都别有发见,非与之日常相处、平等交流是无法措笔的。庄子对这些草根人物的语言细致转述,表现出他对民间智慧的认同与推崇,正因这种认同与推崇,庄子证道时才能汲取民间技艺资源,也才能使其虚玄之道因而获得形象的质感,我们常常折服于庄子之文言理极深、启迪至广的特点,无疑是与它非常独到的民间性关系密切。
  
  庄子还引入民俗信仰资源,加以转化和深思。比如民俗信仰中影为形的“复身”,梦为魂离体出游这类现象,就被转化为哲理思考的命题。《渔父》篇讲了一个关于人想摆脱影子的故事:“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这里讲究全德养生的“休”与“静”的超然姿态。对影子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使庄子虚构了影子(“景”)和影外影(“罔两”)的对话,影外影的发现,是庄子的一个创造。在《齐物论》中,影外影问影子:“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影子回答:“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这个故事从形影不离的“复身”和“复复身”的行为不能自主的烦恼和困惑中,思考人的精神操守的有待和无待问题。逍遥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它需要在人际、物际的关系中实现,这是人生自由精神难以摆脱的烦恼。庄子借助民俗信仰资源,而又能超越,可谓出神入化。
  
  庄子不仅把论道寓言引向民间百艺,而且把论道寓言引向草木虫鱼,自然万物。《庄子》中的树木,比比皆是。惠子嘲讽庄子之言“大而无用”,既像大葫芦那样薄而易碎,又像樗树(大臭椿)那样,树干臃肿不中绳墨,小枝卷曲不中规矩,长在路边,木匠不屑一顾。庄子反驳说,你担心大臭椿无用,但正因无用,才无斤斧之灾,“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之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对此,《庄子》三致意焉。匠石见栎社树,径大十丈,荫蔽数千牛,因其疏脆易败,“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南伯子綦见大木,荫蔽处可以结驷千乘,因拳曲不成材,没有像其它杂木中道夭于斧斤,从而得终其天年(《人间世》)。庄子山行,见大木枝叶繁茂,伐木者因其“无所可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山木》)。游乎尘垢之外而超越世俗功利伦理的“无用而大用”的思想,是庄子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树木,犹如路标,引导我们进入庄子之道。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