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读《庄子》:混沌思维·方外思维·梦幻思维

2010-02-25 15:49
来源:《文学遗产》 作者:杨义
两度思想放飞所收获的逍遥、齐物二论,在《庄子》书中演绎出三种思维形式,即混沌思维、方外思维和梦幻思维,形成了指涉天、地、人的三维互动的庄子思维系统。
庄子

  混沌思维·方外思维·梦幻思维
  
  由此可知,庄子第一度思想放飞,收获了“逍遥论”;第二度思想放飞,收获了“齐物论”。上有鲲鹏,下有海洋,在天覆海涵中揭示齐物论的要义在于使天地万物生命化,达到物我齐一的境界。两度思想放飞所收获的逍遥、齐物二论,在《庄子》书中演绎出三种思维形式,即混沌思维、方外思维和梦幻思维,它们分别以混沌指向宇宙的本根,以方外超越天下的沉浊,以梦幻体验生命的秘密,形成了指涉天、地、人的三维互动的庄子思维系统。首先考察混沌思维。道的根源性在于混沌。混沌又作浑沌,这个词语也源于楚人悟道的故事。《天地篇》记载楚之汉阴丈人抱瓮灌圃,不用桔槔,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从而引发了“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的“浑沌氏之术”的议论。混沌的功能形态,在于生天生地,无声无形,“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终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这里连用了七个“生”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宇宙混沌生成说。从天地本根上着眼,这一连串的化生都本于无,本于混沌,一旦有了九窍、八窍,就落入了胎生、卵生的具体生死过程,因此《庄子》记载了这么一则关于混沌与生死的寓言: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20]
  
  前面已引述《九歌·少司命》和《楚辞·招魂》的诗句,说明鯈忽一语来自楚国方言。以它们作为南海、北海之帝来为浑沌凿窍,当也属于王国维所说的“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之列,可与“言大者则有若北冥之鱼,语小者则有若蜗角之国”相媲美(《静庵文集续编·屈子文学之精神》)。儵忽属于时间速度,南海、北海、中央属于空间方位。在浩渺的时空中按人的模式去凿破天然,以分析去破毁浑融,在自然主义的宇宙观看来,乃是对道的整体性和生命的整体性的斫丧。到底以什么为工具来凿七窍,这则寓言没有明言。《人间世》篇说:“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行尽行也。”功名、知识可以使人开窍,但开窍在庄子看来,也就是纯朴的丧失。自从鯈忽凿出浑沌七窍,浑沌死而万物生,人间出现能颦能笑、多姿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名缰利锁、相害相争,这就是庄子既忧且慨的“天下何其嚣嚣也”.
  
  于是庄子启动他的第二种思维方式:方外思维。在这里,至人、真人、神人境界的追求,是庄子人格理想的超人间性想象。既然“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篇),那么道失而求诸方外。方外成了方内的超越性批判。人间利害相争,时陷水深火热,迅风疾雷之中,而“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21](《齐物论》)这种至人绝美的象征,凝结为藐姑射山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2]在这里,庄子以女性美来论至道,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天道篇》中“嘉孺子而哀妇人”一语,在先秦诸子中也很特出,与儒者所谓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篇》)迥异其趣。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