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齐万物而独逍遥:读庄子《齐物论》、《逍遥游》(2)

2009-08-14 09:18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庄子的宇宙由时间、空间和道三部分构成,在《秋水》一篇里,他借用北海神的话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的宇宙由时间、空间和道三部分构成,在《秋水》一篇里,他借用北海神的话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理也”空间、时间、道的三维宇宙一览无遗。而庄子在论述这宇宙三维的相对存在以及条件转化之时,也给后人展示了其极富魅力的推理、演绎能力。比如关于宇宙,他说“天地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因而要“知天地之为秭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关于政治的变幻莫测庄子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对于人生他感叹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对于宇宙人生的转化,他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而在内篇的《达生》、《山木》等篇中,庄子又不遗余力地对如何养生,保全自己的身心进行了比喻和奉劝。尽管如此通晓如此之多的修身养性秘方,庄子的人生观仍然是灰色甚至悲观的,在《人间世》里,他说到“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意思是人生幸福就像羽毛那么轻,没有人知道该如何追求,人生的灾祸就象大地那么重,也没有人知道该如何避免),在《知北游》里,他又说“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岂不亦悲哉?(人生的短暂乐趣还没结束,痛苦就来了,人生的痛苦和乐趣我都不能控制,真是很痛苦啊。)”庄子的思想基因很明显在很多后世文人身上复活,“死便埋我”的刘伶、自比野鹿的嵇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太白、“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无一不在和应着庄周一脉的文化传承,这和“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显然不是同一个路子。

以现代眼光观之,如果“逍遥无待”作为远离权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藩篱和支柱,那的确是有意义的,不为官、不与当权者合作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历朝历代的政治都不会是在纯净的真空中进行,如果一个知识分子至死都是独善其身,那他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又有什么意义呢?离开了公共环境和物质基础,“吸风饮露”的“逍遥”,实犹履冰之足、无水之舟,难以为继。庄子这种从质变到质变,凌空蹈虚思维方式,无疑为一千多年后佛学禅宗和陆王心学的兴起埋下了伏笔,但其政治哲学和现实生活的断裂,不禁让人忧心一个精神上“块然独立”的个体,如何能在一个古今亦然的复合社会环境和价值体系中生存呢?所以不得不让人疑虑这种“齐物”,只是一种纯理论的辨证法,这种“逍遥”,也只能是玄想中的逍遥。

也许是有人见不得庄子的绝世才华被埋没,硬是在《庄子·说剑》里给他安排了个“帝王师”的角色,那个关于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的劝喻着实赏心悦目,只是怎么听都像纵横家而不是庄子的说辞。其实如要探究《庄子》的政治理念,在《应帝王》、《秋水》等篇章里找到一些线索,比如他借用无名人口说“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又比如他附和老子说“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意思是开明的国君治理天下,做了很多事情却不归功于自己,教化施及百姓而人民也不觉得有所禁锢。但从现今的政治哲学上看,庄子的思想却很难实施或量化,因而只是批判性而不是建设性的。批判性本身虽然有使其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潜质,但由于他的学问多是讲坐而思而不是起而行,谈到修身养性也只是主张“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所以他的政治哲学也只能注定是从批判流于心性空谈。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