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古典戏曲的影响(5)

2010-07-15 10:55
来源:中国戏剧网 作者:清雅
正因为古典戏曲中的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往往是并存于一体,难以绝然分开的,即使是像《窦娥冤》、《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那样主
 
正因为古典戏曲中的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往往是并存于一体,难以绝然分开的,即使是像《窦娥冤》、《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那样主旨在于反封建的名著,也有可能含有一定的封建意识,所以有学者认为,分析古典戏曲的思想倾向必须舍弃从前那种甚为流行的”唯成分论”的教条观点及僵硬的方法:”中国戏曲文学中的<两种文化>,即民主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并存于一体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不在于糟粕占有多么大的比例,也不在于它的毒素有多么大的危害,而在于两者的生存状态。许多封建性糟粕是渗透在人民用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同时,许多民主性精华也是消溶在体现封建意识的戏剧情节之内,彼此都是以对方为依存体。例如,元杂剧中的包公戏。
 
包待制申张正义,惩奸除恶的举动无疑是受到人民的拥戴,具有很强烈的民主性因素。可是,这些申张正义、惩处奸恶的情节,却又无不萦绕着封建法制的虚伪光轮,并以为大宋王朝的输忠尽智作归属。这样的清宫,人们当做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去期待。
 
而靠期待、托赖清官的明察来革除社会的弊病,毕竟不属于民主、进步的思想,倒是地道的封建意识心理的反映。又如爱情戏。争取婚姻自由的主题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社会意义。偏偏有不少戏在表达爱情的坚贞不渝的戏剧行为里,浸染了极为浓厚的贞节观:抗婚的祝英台采取的<碰碑>、逃婚的钱玉莲(《荆钗记》)采取的<投江>等等行动,固然是激烈的反抗,但又不能不承认,它们也是十足的妇女贞节行为。站在封建道德观念的立场,爱情与贞节是绝对神圣不可分的。所以,戏中既颂扬了纯洁的爱情,也褒奖了女性的贞节。糟粕借精华而生发,精华为糟粕所依托,两者纠结一起,难解难分。”要求循礼守制,不逾规矩的儒家文化对古典戏曲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影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手段,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民族文化传统制约着审美掌握手段的选择,富有民族性和时代特征的艺术形式往往积淀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格律化的古典诗词一样,戏曲也是讲究”规矩绳墨”的艺术样式。程式化是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程式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是衡量戏曲艺术家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戏曲程式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积淀。
 
只有把戏曲程式置于传统文化的宏阔背景之下去加以解读,我们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文化蕴涵和历史命运。

(责任编辑:淡墨青衫)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