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戏曲讲堂:老生 舞台上的士人君子(3)

2011-06-28 15: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萍
值得注意的,随着行当脚色精细化、复杂化、完善化程度的提高,净行正面形象发展起来,一些原来在杂剧传奇中为末行的角色在花部戏中出现分化,最典
 
值得注意的,随着行当脚色精细化、复杂化、完善化程度的提高,净行正面形象发展起来,一些原来在杂剧传奇中为末行的角色在花部戏中出现分化,最典型的莫过张飞、关羽、孟良和杨七郎脚色的变化。如:张飞在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第四折、《关张双赴西蜀梦》第三、第四折以及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均以正末角色出场。关羽在元杂剧也多扮正末;元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孟良是正末扮出场,杨七郎魂扮外末。然而,在弋阳腔关羽扮红净,据齐如山考证:“红净”,“这个词只有弋阳腔中有的。”“弋阳之主角为红净,几乎是专演关公戏。”不过红净在京剧又叫“红生”,归属老生行,基本是以扮演关羽为主的行当。张飞、孟良、杨七郎在京剧、秦腔中归属净角行当,以突出其威猛、率直且带鲁莽急躁的英雄性格。
 
角色的分化对老生行当意义重大,性格豪放、粗犷、急躁的形象逐渐淡出老生行人物形象序列,保留下来的形象大都是具有文质彬彬、中正平和气质的士人君子,这就更凸现了文人名士及帝王明君的正面形象特征,使老生行当以士人君子为形象归属成为定制。
 
老生形象的分类
 
以传统士人君子为原型的老生行是由一系列指向稳定而鲜明的具体人物形象群建构起来的,继承了元杂剧、明传奇末行、正生扮演“公忠者”正面形象的特点,具体来看,主要由三大类构成:
 
(一)救世英雄
 
英雄脱颖而出与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尤其在社会秩序失常及历史大变动的转折关头,士人阶层中的优秀者往往有铁肩担道义,力挽狂澜,解国家、民族与危难的责任。如《战国策》、《史记》等,可谓一部部士人君子“英雄救世”的传记历史。戏曲舞台上的英雄故事,一方面彰显英雄整饬混乱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一方面从历史意识的角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英雄观。
 
从学术的角度看,戏曲舞台上的英雄故事不仅隐含着与史实共有的深层叙述结构和叙事意义,而且以凸显英雄在伦理道德属性上的本质特征成为戏曲叙事的普遍范式。进一步说,戏曲艺术不仅以士人“英雄救世”为其主要内容题材,而且以老生行当为士人“救世英雄”形象的主要载体,从而使指向“救世英雄”形象群的传统士人成为老生行形象谱系建构的主体之一。
 
以下不妨结合几个“救世英雄”群像集中的历史剧目谈谈。
 
“三国戏”是老生行英雄叙事建构较早的剧目之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救世英雄”自元杂剧起就是末行形象谱系的支柱形象。在杂剧中诸葛亮是正末形象,《博望烧屯》、《隔江斗智》、《五马破曹》、《七星坛诸葛祭风》等剧展示了诸葛亮 “志逐风雪”(《博望烧屯》)、“换斗移星,将机策运”(《五马破曹》),“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西蜀梦》),“祭得三日三夜东风”(《隔江斗智》)近乎“神人”的英雄才能。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