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戏剧 >

戏曲讲堂:老生 舞台上的士人君子

2011-06-28 15: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萍
中国古代士人君子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及对儒家道德精神的追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建构了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伦理的观念,从而积淀为民族心理文化精英原型

中国古代士人君子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及对儒家道德精神的追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建构了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伦理的观念,从而积淀为民族心理文化精英原型。
 
士人君子,最美的族群记忆
 
士人君子是一个历史概念,最早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士人与君子在社会价值观、社会阶层上逐渐模糊甚至有重叠,后来,人们将接受过正统文化教育,自觉追求人格完善的儒者合称为士人君子。
 
中国古代士人君子具有自觉的主体意识及对儒家道德精神(仁,编者按)的追求,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建构了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伦理的观念,从而积淀为民族心理文化精英原型。近千年来,戏曲舞台上士人君子的故事、士人君子的形象一直是主要的形象,主要载体是戏曲老生这个行当。在戏曲老生形象上,中华民族文质彬彬、积极有为、铁肩担道义的“士人”、“君子”想象——带着族际群体约定的意象、象征和联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老生行当无疑是戏曲艺术中充分体现了儒家士人君子道德理想的一个角色,背后隐含的是民间艺术对社会精英群体最美的历史记忆和想象。
 
老生行当发展的历史
 
纵观老生行当脚色形成的历史,它呈现出不断调整形象以趋向正面化的特点,士人、君子的形象是随着老生行当脚色的发展、演进而被逐渐凸显出来的。
 
元杂剧、明传奇是戏曲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老生行当确立、定型的关键时期。从脚色体制来看,元杂剧与后来老生行脚色有直接渊源的是正末、冲末和外末。正末主要扮演有一定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士人君子角色。如:《关张双赴西蜀梦》诸葛亮、张飞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乔公、司马徽、关羽;《刘玄德独赴襄阳会》刘琦、王孙、徐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张飞;《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张珪;《山神庙裴度还带》裴度;《赵盼儿风月救尘》白士中;《闺怨佳人拜月亭》蒋世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玄宗;《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汉元帝;《尉迟恭单鞭夺槊》李世民;《昊天塔孟良盗骨》杨令公、孟良;《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的岳飞;《说鱄诸伍员吹箫》的伍子胥;《须贾大夫谇范叔》范雎(张禄);《保成公径赴渑池会》蔺相如;《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西华山陈抟高卧》陈抟;《冤报冤赵氏孤儿》韩厥、公孙杵臼、赵武等等。这些形象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书生仕人到和尚道士,尽管社会地位不同,但都有一定的社会身份,这些形象大都是接受过儒家正统思想熏习陶冶的士人君子。诚如清代焦循所言:“元曲……其为正旦、正末者,必取义夫、贞妇、忠臣,孝子,他宵小市井,不得而于之。”元杂剧正末脚色不仅确立了舞台正面形象的地位,而且体现了中国人在舞台艺术上建构社会精英阶层形象群体的自觉意识。
 
冲末和外末是元杂剧正末之外的末行脚色。他们在剧中一般是次要角色及一些社会身份不高的角色。冲末角色如《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鲁肃,《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的刘备,《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秦昭公、《须贾大夫谇范叔》须贾、《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朔、《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番王等。外末角色如《冤报冤赵氏孤儿》的程婴,《保成公径赴渑池会》的白起、赵成公、吕成,《昊天塔孟良盜骨》杨七郎魂,《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张九龄、陈玄礼等等。不过,冲末也有像《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的鲁斋郎、《赵盼儿风月救尘》的周舍这样的负面角色。但是从主导方面看,冲末和外末的形象角色构成仍以文人士子、封建上层人物为多数,而且也大多是正面形象,甚至是“公忠者”的典型形象,如《冤报冤赵氏孤儿》的程婴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