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大河之风:戏曲之韵,武功之神(2)

2009-07-30 11:25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最初的时候,豫剧叫河南梆子,大多在乡村的平土高台上演出。当时人们还形象地称呼她为“河南讴,靠山吼”。1914年,由一个河南梆子戏班叫义成班,

最初的时候,豫剧叫河南梆子,大多在乡村的平土高台上演出。当时人们还形象地称呼她为“河南讴,靠山吼”。1914年,由一个河南梆子戏班叫义成班,班中有个名角叫时倩云,进入了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普庆茶社是当时的茶园兼戏院的娱乐场所,由乡村走进城市,义成班的这次演出是河南梆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豫剧,距今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论古老,豫剧比不上昆曲。论功夫,豫剧比不上京剧。论优美,豫剧比不上越剧。论趣味,豫剧比不上川剧。然而,论观众人数豫剧却占全国之冠。也许,豫剧重唱、善唱是其中的奥妙所在。

张永和(戏曲评论家):豫剧跟戏曲一样,全国的戏曲有一个特点,就是唱、做、念、打。豫剧特别表现在唱,它特别突出在唱的方面的成绩。它有一个特点,和京剧比较起来,和其他的剧种比较起来,它特别善唱。比如说,京剧常常是四、六、八句,最多的十二句。但是在豫剧,常常是几十句,甚至是上百句。

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演唱的《穆桂英挂帅》,其中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唱词共55句,可谓长矣。但喜欢豫剧的观众对这段唱百听不厌。

张永和(戏曲评论家):这个梅(兰芳)先生1959年要搞一出新戏,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剧目,他想这个不合适,想那个不合适,最后想起一个戏来,对于他非常合适。这个戏就是《穆桂英挂帅》。他看了什么呢?他看了豫剧《穆桂英挂帅》。那是在六年前,也就是1953年,梅先生在上海看了豫剧名演员马金凤的这出戏,当时他特别震惊,就想把这出戏改编成京剧该多好啊。他还亲自到马金凤住的宾馆去,两个人磋商、研究。到了1959年要改编一出新戏的时候,就决定了改编同名豫剧《穆桂英挂帅》。并有一个梨园佳话,就是梅先生还收了豫剧演员马金凤作自己的弟子。

马金凤唱得好,旋律有起有伏。听起来亲切、丰满、动人。郑卫之音的文化基因,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也许就是豫剧声名远播的原因,这也许就是造成清末民初,京、昆这些老资格剧种在中原大地败北的秘密所在。

上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常香玉也在其中。常香玉是巩义市南河渡镇董沟村人,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亲搭班学戏,十三岁因主演《西厢》而名满开封。为适应观众需求,常香玉突破门户之见,对豫剧旦行唱腔大胆革新,将豫西调深沉、浑厚、悲壮、缠绵的风格与豫东调高亢、奔放、挺拔、激越的特色相交融,别创新调,自成常派。不仅把豫剧旦行唱腔推上了一个新阶段,而且推进了三四十年代,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腔调合流。

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立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为支援抗美援朝,1951年,常香玉倾其所有,捐献出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有人说,她是一个能够用质朴的一生用生命去殉难理想的人。

明清以来,出现于中原地区的各类剧种有近八十种之多,而流传甚广的就有六十多种。其中豫剧、曲剧、河南坠子是中原大地的三大主要戏曲剧种。它们繁衍生息在这天下之中的土地上。带着这片土地的温热和底蕴,劳作之余的人们唱着曲剧、吼着坠子,抛却人间的烦恼,一洗生活的艰辛,将源自内心的热情,随着悠扬的曲调播撒于街头巷尾。释放在田间地头。

焦作温县陈家沟,豫北的一个小山村。灰砖青瓦的院落,葱茏苍翠的老树。收获的季节里,场院上垒起的玉米堆,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却在一招一式中蕴含了陈家沟人柔中带刚的性格,他们正在练习的是太极拳。太极拳发源于温县陈家沟,而陈氏家族则源出山西。明代洪武初年伊始,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三次大规模将山西洪洞附近的居民迁往因战乱而人烟稀少的中原地区。洪武五年陈家沟陈氏一族在陈卜的带领下,从山西移民至温县。陈卜精通拳法,受其影响,舞刀弄棒成了陈氏后人农闲时的一大喜好。其中,深得陈卜拳法精髓的是他的九世孙陈王廷。明朝末年,以武秀才的身份,陈王廷参加乡试的武举考试,校场上,陈王廷张弓搭箭,一马三箭三马九箭,射了个凤夺巢。所谓凤夺巢,就是第一箭射中靶心后,第二箭从靶心挤出第一箭,第三箭又挤出第二箭,像鸟儿夺巢一样。陈王廷的高超武艺博得了满堂喝彩。然而,负责擂鼓报靶的鼓吏因受人贿赂,只报了三通鼓,表示9箭只中了3箭。陈王廷因此名落孙山,一气之下当场杀死了鼓吏,从此断绝了仕途之路。隐居家乡潜心修武。或许,明王朝因此少了一位能征惯战的将军,但中国武术史却因陈王廷开出了一朵奇葩---太极拳诞生了。

陈正雷(陈氏太极传人):他(陈王廷)也是受了戚继光那种训练兵卒,那种训练方法的影响,当时看到要不带护具,平时训练的时候兵卒容易受伤,所以在那样的基础上就创造了推手的方法,不用拳脚也可以打人。所以他采用了捧履、挤、按、采、肘、靠、挒、进、退、顾、盼、定这5种步法和8种手法,所以太极拳又叫太极13式。13式的来源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太极拳是一项意气运动,暗合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同时又参照了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而后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一套拳法,其中所涵高深、奥妙的道理,竟然能使躯体感官的锻炼与思想意识的修养接通,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