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学术渊薮 文化巨制——文津阁《四库全书》(2)

2010-07-30 15:37
来源:光明网 作者:秩名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贡献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规模亘古未有。全书三万六千二百八十三册,六千一百四十四函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贡献
 
《四库全书》的价值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规模亘古未有。全书三万六千二百八十三册,六千一百四十四函,收书三千四百七十四种,七万九千零三十九卷;每套总计抄成二百三十余万页,总字数近八亿字。此外尚有《四库全书荟要》抄成两部。它们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值得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工程之浩大,实属空前。
 
其次,分类科学。《四库全书》分类标准和部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献传承的科学体系,从此成为整理中国传统文献的标准与圭臬,为中国传统古籍的梳理提供了永久性的范本。因编书而结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它发挥了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主旨,沾溉后人,厥功至伟。先于《总目》四年成书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既精简了《总目》的总序和小序,有些条目还附有简短的按语,颇便翻检。《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先后完成,在整理传统文献、搜集整理与书目分类、学术评价等方面,确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三,抄录和辑佚《永乐大典》中孤本书籍。从《永乐大典》中抄录和搜辑佚书是“四库”馆臣所从事的一项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据统计,“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共五百一十六种,其中三百八十八种被收入《全书》,一百二十八种列为总目存目。收入《四库全书》的三百八十八种近五千卷文献,其字数总量已接近《永乐大典》的二十分之一。没有这一举措,二十四史就会缺少《旧五代史》,宋人别集就会篇幅大减。《四库全书》对《永乐大典》佚书的辑复,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大抢救。
 
第四,传承历代文献。首先是尽数入编清代的内府藏书,既包括清宫保存的前代流传下来的旧藏,也入选了清代内府刊刻书籍。乾隆皇帝将这类书籍全部纳入《四库全书》的采择范围,集中到《四库全书》馆,对于官刻的前代旧书,例如乾隆年间校刻的《十三经》、《廿二史》等,大多直接缮写,收入《四库全书》;其次是集中各地官府采进和私人进献的书籍,这一部分在《四库全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各省总督和私人进献的图书玉石杂陈,真赝混淆,“四库”馆臣首先加以甄别、校勘和考证,去伪存真,呈送皇帝裁决审阅之后,作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构成了《四库全书》的另一个主干是史料的纂集和新书的编造。《四库全书》中收录康、雍、乾三代官方编辑撰述的著作超过了一百种,且大部分是宏篇巨制。如《全唐诗》、《历代赋汇》、《全金诗》、《朱子语类》、《渊鉴类函》、《骈字类编》、《佩文韵府》《子史精华》、《明史》、《国朝宫史》,《大清一统志》、《康熙字典》、《历代职官表》等。这些著作不仅集中梳理了明以前的历代文献,更为后世提供了完备、周详的历史资料。就字数而言,约占了《四库全书》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都是清前期百余年间成百上千的学者、官员费尽心血完成的文献积累。
 
第五,编修组织严密,考校力求严谨。《四库全书》开馆之初,乾隆皇帝除了依照封建体制,命皇子和重臣担任正副总裁外,主要选用了知名学者分别担任总阅、总纂、总校、提调、协勘等职务,其中许多人是享有盛名的大学者。如戴震精于经学、算学,邵晋涵精于史学,周永年精于辑佚,任大椿精于典制名物等等;又设立总裁官、副总裁官、总阅官、总纂官、总校官等,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在《四库全书》的编纂中贡献甚多的还有于敏中、王际华、金简、陆锡熊、陆费墀、翁方纲、程晋芳、朱筠、姚鼐、彭元瑞、庄存与、金榜、王念孙、刘墉等,俊才硕彦,称一代人才之盛。《四库全书》馆成立伊始,即全面规划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它先将编书与撰写提要的工作统一起来,并采用分类包干,专人全面负责到底的工作方法。对于各书的校勘、考证、提要的撰写以及根据内容价值而预拟的应刊、应钞、应存目三种意见等工作,都有人专负其责。《四库全书》的编修系统专业而科学,从严务实,贯彻始终。从选本的签注到辑佚、抄校、勘定,垂鹄之高,督责之严,运作之高效,令后人慨叹。
 
第六,多层次工程。首先是编印《武英殿聚珍版书》,在征书、辑书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珍本秘籍为社会所需要,于是乾隆根据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决定用新造木活字法刻印流通,共印行了一百多种,即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书》。其次是率先抄录《四库全书荟要》。开馆之始,征书纷至沓来,卷帙浩繁,不便浏览,加以乾隆皇帝年岁日高,希望在生前能看到一部分重要而必备的图书,所以在开馆之初,就命馆臣从应钞诸书中撷其精华,编纂出一部《四库全书荟要》。其书可谓《四库》中的《四库》。乾隆四十三、四年,两份《荟要》先于《全书》竣工,分藏于皇宫和圆明园,同时还编了一部《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加上《武英殿聚珍版书》、《四库全书荟要》等,既有原始文献,又有二三次文献,形成一个完整的文献系统。再次,建造南北七阁,大力倡导藏书文化,体现传统文化尊严和价值。
 
人所共知,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乾隆从统治君权出发,对各类书籍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其主要目的是取缔所谓颠倒是非、违碍悖逆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四库馆臣在校阅各类书籍时,但凡发现前代著作有悖逆之处,或者编选之书有违碍条目,全部撤出销毁。即使已经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在校勘过程中如果发现上述问题,也都部分地抽毁、改易,甚至完全撤出销毁。《四库全书》在编纂的全程中,一直伴随着复查、校订、改错、撤出和禁毁。据有关统计,在编纂过程中,共禁毁书籍三千一百多种,销毁书版八万块以上,为四库纂修工程留下了遗憾,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浩劫。对此,近百年来学界多有所评。当然,今天对于《四库全书》的编修文化价值,不能苛责古人,简单否定,而要从学术文化整体深入了解并积极利用《四库全书》,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准确认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