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全书》与四库七阁的坎坷命运

2010-07-30 15:56
来源:网络 作者:黄爱平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像这样的文化巨著,在中国,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据《四库全书总目》统计,它著录书籍3461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合计10254种,172860卷。不仅囊括了从先秦至清代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而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因此,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18世纪,像《四库全书》这样的文化巨著,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为妥善保存这部卷帙浩大的丛书,乾隆帝先后下令仿效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的规制,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建造7座藏书阁,用于收藏《四库全书》。这就是著名的四库七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河北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盛京(今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以及江苏镇江的文宗阁、江苏扬州的文汇阁和浙江杭州的文澜阁。其中,北方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津阁和文溯阁都位于宫廷禁地和皇家园林之中,因此又称为内廷四阁,而南方的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因为都在江浙地区,所以又被称为江浙三阁。

 

    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十二月,经过将近10年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告成,贮藏在紫禁城的文渊阁。全书抄成3万6千册,约计229万页,7亿7千万字,堪称“水四瀛而山五岳,侔此壮观;前千古而后万年,无斯巨帙”。为方便识别利用,也考虑到美观大方,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分别依照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采用不同颜色的绢帛来作封面。其中,经部用绿色,史部用红色,子部用月白色,集部用灰黑色。为便于长期保存,还特别使用珍贵的楠木制作函套,每若干册书放入一匣,共计6144函。此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以及江浙三阁的《四库全书》也相继告成,先后送藏。一时之间,7阁《四库全书》云蒸霞蔚,纸墨灿然,一代藏书由此而臻于极盛。

 

    各部《四库全书》陆续入藏之后,管理和利用工作随之提上日程。乾隆帝对此极为重视,大到设官分职,小至入阁观书,都亲自过问,反复申饬。根据乾隆帝的谕旨,内廷四阁都分别设置有相关官职,制定管理章程,指派专人负责,妥善保管收藏。乾隆帝在日理万机之余,也不时利用闲暇时分,入阁阅览图书。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避暑山庄的文津阁,都是乾隆帝经常光临的地方。而江浙三阁的《四库全书》,当初是乾隆帝特别考虑到江南士子读书治学的需要而下令抄写的。为标榜文治、笼络人心,乾隆帝多次颁发谕旨,要求地方督抚大吏准许当地士子进阁阅览图书,并做好书籍的保存和管理工作。遵照乾隆帝的谕令,江浙两省的地方官员均选择专人掌管各阁书籍,允许当地士子进阁借阅抄写。因此,江浙三阁成为事实上的图书集聚传播中心,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发挥了“嘉惠艺林,启牖后学”的独特作用。

 

    然而,近代以来,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列强入侵,战乱频仍,人民饱经忧患,世事几度沧桑。在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7阁《四库全书》也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

    文渊阁《四库全书》自嘉庆以后,便长期沉睡宫中,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辛亥革命后,清皇室迁出紫禁城,全书暂归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不久又正式交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保存。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华北局势紧张,为防止国宝遭到破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将全书装箱运往上海。其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全书又辗转迁往重庆、南京等地,最终运至台湾。现珍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