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全书》的功与过

2010-07-31 09:47
来源:《百科知识》2005年第10期 作者:曹世瑞
最近,国内出版社相继出版《四库全书》影印本,有关《四库全书》价值和功过的讨论,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最近,国内三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四库全书》影印本,有关《四库全书》价值和功过的讨论,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四库全书》是乾隆亲自主持纂修的一部大型丛书,依照中国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故名《四库全书》。编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既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一场深重的文化劫难。

 

 

成书过程与历史功绩

         《四库全书》收书3461种,将先秦至清乾隆时期所有重要典籍搜罗殆尽,全书共79000余卷,近7.7亿字,每部《四库全书》甚至要用一座藏书楼来收藏,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是因何发起,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缘起:《四库全书》的编纂要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说起,这年正月,为丰富宫廷藏书,乾隆颁发了一道征书诏令,访求天下遗书。但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各地官员敷衍塞责,征书诏令如同泥牛入海,十个月后收集到的藏书寥寥无几,令乾隆非常恼火。恰在这时,安徽学政朱筠上书提了四条征书的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借征书的机会辑校宫廷所藏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修的一部丛书,在《四库全书》之前是规模最大的一部。乾隆不仅采纳了朱筠的意见,更推进了一步,认为《永乐大典》的体例、规模不尽如人意,应该在辑校《永乐大典》的基础上,汇集宫廷藏书和民间藏书,编成一部卷帙浩繁、超越前人的丛书。于是,征书变成了修书,编修《四库全书》的计划由此产生了。

 

         设馆:乾隆再次下严令后,征书活动进入了高潮。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8月,共征书不下万种,尤以文化发达的江浙等省为多。各地进献的书籍堆积如山,整理和编辑的工程是浩大的,为此专门成立了《四库全书》馆,总揽《四库全书》的编修。《四库》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月开馆,有总纂官、总裁官、校勘官、监造官等共360名,囊括了众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经学家戴震、文学家桐城派散文代表人物姚鼐、史学家邵晋涵、文字学家王念孙等,都是清代学术史上的大家,总纂官纪昀也是一代通儒,其他状元、榜眼、探花还有多名,真是一个豪华的阵容。四库馆臣的职责主要是鉴别书籍优劣,既有政治上的鉴别,就是审查书中有没有触犯禁忌的内容,也有学术价值上的评判。经过四库馆臣的甄别,这万余种图书分为应抄、应存目和禁毁三类。应抄的书3461种,就是《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全部书籍,其中又有一小部分最有价值而且版本珍贵的书,用活字排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刊行。第二类书是应禁毁的书,这类书或者有反清的内容,或者与程朱理学正统思想相抵触,共3000余种,与《四库全书》收录的书数量相当。第三类介于二者之间,虽无犯忌的内容,但也没有垂范后世的价值,所以只著录书名,撰写提要,而不收录全文,这类书有6793种,比前两类都多。

 

         抄录与收藏:因为《四库全书》卷帙浩繁,刻制书版的工程过于浩大,除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集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刊行外,其余的大部分并没有刻印,而是手工抄录的,参加抄书的多达3500人。全书编排条目清楚,抄录亦有固定的格式。每页八行,每行二十一字。装潢精美,纸张选用产自浙江开化的上等榜纸,经史子集四部封面颜色不同,经部用绿色,史部用红色,子部用蓝色,集部用灰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装订好后放人楠木制作的函套内,每若干册书放人一匣,衬以夹板,束之绸带。

 

         《四库全书》编修之初,乾隆就开始考虑收藏的问题,曾专门派人到江南考察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后来仿照“天一阁”的规制建造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溯阁四座藏书楼。文津阁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源阁位于京郊圆明园内,文渊阁位于故宫内文华殿后,文溯阁位于盛京(今沈阳)。《四库全书》抄录四份藏人四阁,称为北四阁。因为江南历来是文化繁荣之地,为方便江南的文人学子查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又续写三部,分别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扛文宗阁、杭州文澜阁。至此,《四库全书》总共抄录了七份。

 

         散佚:《四库全书》修成后,清朝很快由盛而衰,此后的百余年间,内忧外患不断,《四库全书》也像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一样在风雨中飘摇。江浙三阁藏书毁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战火。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被焚,文源阁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文渊阁藏书在辛亥革命后于1925年移交故宫博物院,解放前夕转运到台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藏书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伪满国立图书馆接受,解放后存于甘肃省图书馆。文津阁藏书1914年自承德运至北京,1915年移交京师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所以七部《四库全书》现存三部,其中文津阁本是最完整的一部。

 

         《四库全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两条。一是它的集合价值。《四库全书》把3000多种典籍集中到一起,便于查阅。当时将三部《四库全书》藏于江南供文人学子查看,也曾起到了传播文化的作用。80年代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影印本,大陆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有收藏,使很多学者受惠。二是很多古籍珍本因为收入《四库全书》而得以保存。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常有的现象,零散的图书容易散佚,而编人丛书之后生命力就增强了,往往经历浩劫而能幸存。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