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全书》错误多:拍乾隆马屁后遗症

2010-07-31 10:08
来源:网络 作者:赵琳琳 李宗怡
据国图专家介绍,为取悦皇帝,当时大臣们会在每册开篇故意留几处错误给皇帝检校,以显示其才智高于常人。但时间一长,皇帝懒得检查,于是很多错误就被封存至今。

 

 
 

    据国图专家介绍,为取悦皇帝,当时大臣们会在每册开篇故意留几处错误给皇帝检校,以显示其才智高于常人。但时间一长,皇帝懒得检查,于是很多错误就被封存至今。

    国家图书馆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自6月13日举办至今,引起了业界强烈的反响。一股“关注古籍、关注传统文化”的风潮又在社会上悄然兴起。借着这势头,《广州日报》报网直播室制作的“国家图书馆古籍解读系列访谈”也是受到了广泛好评。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国家图书馆在清史和古籍方面十分有研究的两位专家:谢冬荣和董蕊,为我们解读弘扬中华文化的传世之作——《四库全书》。 

    机关算尽,寓禁于征,乾隆皇帝一箭双雕

    我们知道,编纂《四库全书》的领头人是清朝乾隆皇帝。他为何投入如此大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来修书?

    谢冬荣和董蕊认为:实际上,乾隆修书一举是“寓禁于征、一箭双雕”。从民间广泛征书,可以使不利于清朝的所谓“禁书”集中起来,再行销毁。这样一来,打着征书的旗号,既冠冕堂皇,又利于彻底打击。

    当时的吕留良、胡中藻文字狱使得人心惶惶,征书工作起初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于是,乾隆帝多次下旨:绝不借“访求遗书,而于书中录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循循善诱收到一定效果后,精明的乾隆帝又继续巩固成效,“以利诱之”。他规定:凡献书一百种以上者,赏《佩文韵府》一部;凡献书五百以上,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有的还带有乾隆亲笔题字,这对于文人墨客真是至高无上的光荣,献书量自然大增。

    有“利诱”自然会有“威逼”。为了扫清漏网之鱼,乾隆再度下旨:“如有不应留存之书,即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若此次传谕之后,复有隐讳留存,则是有心藏匿伪妄之书,日后一经发觉,其罪转不能逭,承办之督抚亦难辞咎。”此旨意暗示文人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现在交出一概不咎,日后查处严厉惩罚。此令一出即使有侥幸心理的藏书人,也不得不把所藏之书献了出来。

    乾隆帝就是这样正面反面、威逼利诱,最终“引蛇出洞”,征得大量图书。至于那些献书者,最终没能敌过统治者的变权之术。“蛇一出洞,命运就不再由自己掌握了。”谢冬荣说。随后销毁了的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