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锦歌、歌仔戏和芗剧:锦歌袅袅 乡音绕梁(二)

2009-07-30 15:5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夏荷
锦歌和芗剧的希望是不会破灭的。

“我醉于百里弦歌。百里弦歌是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弦歌盈耳,邀入梦乡。梦的另一端巍巍然站立的是一个伟大的王朝,在那个才俊如云,意气风发的时代,唐都长安高奏着盛世欢歌,而偏居东南—隅,被后人称为闽南的蛮荒之地,正等着一双精于梳理的手……于是乎,一个追求生命灿烂的少年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他就是陈元光,大唐帝国的鹰扬将军,一个忽略了长安的浮华和父辈荫庇而选择磨难的少年,临危受命,振臂一呼,数干大唐健儿,金戈铁马,气壮如虹,席卷了闽南大地。此后,长安才俊群中隐去了一个飘逸的身影,而大唐帝国的东南边陲,一个新的州郡的雏形在水气缭绕的亚热带丛林中诞生了。”(陈子铭《百里弦歌》)

“那时,旭日初升,千山红媚,泉流击石,百鸟合鸣,一幅徐徐展开的优美的画卷,正等着儿门去补白,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地,原本持剑操矛的手,又开始抚琴扶犁,此后百十年间,杀伐之声渐渐化为宛丽的水气,明媚的波光溶解了北方飘泊者的梦想,狂野与文雅,红媚与沉雄,撞击演绎,如妙手鼓瑟:弦歌百里,孕育了一个古老的城市。”(陈子铭《百里弦歌》)

漳州“百里弦歌”坊已消逝在历史的烟云里,但从《漳州文化出版局·漳州曲艺集成》中,我们追溯到了锦歌历史上出现过一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艺术流派,有以“乐吟亭”、“乐会亭”为主要代表的幽雅、细腻的亭字派;有以“答余堂”、“丰庆堂”、“庆贤堂”、“声音堂”、“锦云堂”为主要代表的朴实、粗犷的堂字派;有以女盲人为主淳朴、真挚的盲人走唱;有以秦琴、洞箫、扬琴、椰胡为伴奏乐器的具有潮乐韵味的云霄、诏安、东山的“四管齐”。

锦歌坊,有创立于清光绪初年的漳州市北郊小坑头村(今芗城芝山镇大同村)的“答余堂”歌仔馆;有创立于清光绪初年的漳州市北郊北溪乡(今芗城浦南镇)的“锦云堂”歌仔馆;有创立于清光绪末年的漳州市北郊小坑头村(今芗城芝山镇大同村)的“丰庆堂”歌仔馆;有创立于清光绪末年的漳州市北郊斗乡高坑村(今芗城石亭镇高坑村)的“庆贤堂”;有创立于清光绪末年的元龙溪县(今龙海市)九湖乡田乾兜村的“声音堂”歌仔馆;有创立与1935年的东园港边村(龙海市)的“乐会亭”歌仔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