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长调民歌:蒙古民族灵魂的歌音

2010-05-05 11:28
来源:光敏日报 作者:鲍尔吉·原野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多”的意译,是一种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民歌,流传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

 
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与草原、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长调是蒙古语“乌日汀多”的意译,是一种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民歌,流传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我国内蒙古地区的长调分为巴尔虎、科尔沁、察哈尔、鄂尔多斯、卫拉特、阿拉善等风格区,体裁有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宴歌等。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蒙古民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之中。2005年11月,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乌日汀多”——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头一回听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人,听到了辽阔悠远,觉得它与生成环境———草原有关。此说不尽然。蒙古,这个词的含义超出了它的民族命名学的内涵,这不仅是对一个民族的称谓。历史上,蒙古意味着强悍、征服者、北方、黄色人种等标签。性格上,蒙古意味着豪放。地域上,蒙古涵盖着辽阔。在音乐方面,蒙古意味着长调。而长调是什么?在学术上不容易说得很清楚。长调在歌曲节奏型、演唱方法特别是呼吸方法以及在歌词方面均有独擅,但这不等于说清了长调。不可解释,能够再现,这是我所理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之一。
 
不少人以为,蒙古民族性发乎音乐应该气势干云山崩地裂乃至咆哮。其实,刚好相反,长调捧拾着无限的柔情———不光长调,蒙古音乐均如此。马头琴声与长调演唱有着惊人相似的音色。在其他音乐样式里,柔情多涉男女私情,而长调的柔情覆盖广阔———父母、马、天空和山、草场、河水与爱情都是歌声覆盖的对象。用歌声表达纯真柔情,它一定很“小”,像人们寻找落在草丛里的珍珠;它一定很“轻”,像担心雨滴砸坏初放的花朵;它一定是心声而非公共语言,不可能磅礴奔放。
 
仔细听长调,一首歌听了十遍之后,觉出它是唱给歌手自己听的。伟大的蒙古歌王哈扎布一辈子都在给自己唱歌,然后唱给天空和大地。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人八岁时在心里栽上一棵民歌的树,用歌声浇水,让它长大开花。哈扎布歌王八十岁还在唱歌,他基本上失去了视力,在家里和牧区的小饭馆里歌唱。他心中这棵八十岁的长调之树,比自己躯体大得多,冠盖华美,鲜花累累,像草原一样丰饶。长调歌手唱歌,心中都有花树,只是哈扎布的花更加茂密。哈扎布———藏语,意为“天的恩赐”,他被民间誉为“达尔汗歌王”。达尔汗是旧时代的封号,凭此封号可以犯九次罪而不被追究。因此达尔汗又意味“享受大自由的人”。哈扎布一辈子颠沛流离,晚年还在小镇租房住,但享受到了大自由。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