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生命之本

2011-08-23 10:43
来源:陕北民歌网 作者:王建秦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淀下来的能够表达陕北人民情感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陕北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存在着后继无人、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淀下来的能够表达陕北人民情感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陕北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存在着后继无人、内容老化、脱离群众基础等问题。2008年,陕北民歌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重点保护项目。如何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让陕北民歌的发展与陕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协调,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是陕北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陕北民歌是集陕北民俗、方言、文学、礼仪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深入挖掘陕北民歌的内涵及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对陕北文化的一次大整理、大开发。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最直接、最经济、最高雅的情感表达工具。陕北民歌尤其是陕北民歌里面门类最大的信天游,是一种随手拈来、信口就唱的民歌,能将陕北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表达得最完美、最彻底,是陕北人民情感表达最直接、最经济、最高雅的工具。因此,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对丰富和满足陕北人民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创新要对陕北民歌又好又快的发展保驾护航。 当下,有一些人和公司,为了经济目的,打着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的幌子,对陕北民歌进行史无前例的滥开发。也有一些人由于过分偏爱陕北民歌,对陕北民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有时竟做一些揠苗助长的工作,使得陕北民歌的发展背离了陕北民歌发展的本来规律,走进了死胡同。这就像有些家长溺爱自己的孩子结果贻误了孩子的一生一样,令人惋惜。正确地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能够有效地遏制滥开发陕北民歌的行为,促进陕北民歌又好又快的发展。
  继续传唱经典的陕北民歌,为培育陕北民歌发展的土壤、营造陕北民歌发展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认为,再不要一唱到陕北民歌就唱《东方红》《三十里铺》《赶牲灵》等这些老歌了,听得人耳朵都长茧了。我们认为,经典的陕北民歌还要继续传唱,因为经典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的丰碑和标志。只要丰碑不倒,陕北民歌就有传承和发展的希望。只要一代又一代陕北人把这些经典的陕北民歌传唱下去,就有可能培育出适合陕北民歌发展的土壤,营造出有利于陕北民歌发展的氛围。只有站在这些丰碑上,我们才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典陕北民歌。如果哪一天连标志也不提了,丢完了,那么陕北民歌也就彻底完蛋了。
  让从事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工作成为陕北人民谋生的手段,是传承和创新陕北民歌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让写陕北民歌、唱陕北民歌像骑三轮、开出租车、开网吧等一样能赚到钱的话,那么写陕北民歌、唱陕北民歌这个行业也一样会相当热门、火爆。但是现实情况是从事陕北民歌写作、研究、整理、演唱等工作,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加重了日常生活的开支,所以从事的人就很少,只有一些能耐得住贫穷又特别喜好陕北民歌的人在茶余饭后聊以自慰罢了。集思广益,让陕北民歌的发展与经济效益挂起钩来,我们认为是发展陕北民歌最有效的方法。在榆林的南门口车站面前有个姓李的卖豆腐婆姨,由于从小就对陕北民歌的偏爱,总是边卖豆腐边唱陕北民歌,吸引了许多顾客,顾客们老是说只要她唱陕北民歌,他们就买她的豆腐。这是榆林街头很普通的一幕,也是对陕北民歌发展很有启发意义的一幕。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