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吴文化】昆山吴音醉人心(3)

2009-08-06 16:37
来源:无锡市政府 作者:佚名
这些痴迷的昆曲爱好者,有一个有趣的昵称——昆虫,每到演出的时间,博物馆大殿中挤满了前来一睹昆曲芳容的昆虫们,随着昆曲抢救挖掘和普及工作的

这些痴迷的昆曲爱好者,有一个有趣的昵称——昆虫,每到演出的时间,博物馆大殿中挤满了前来一睹昆曲芳容的昆虫们,随着昆曲抢救挖掘和普及工作的陆续推进,重新发现这个古老曲种的魅力并深深喜爱上她的人们多了起来,不过,这样的境况仍然无法和昆曲全盛时期的胜景相比。

研究戏曲的人们把昆曲叫做百戏之祖,事实上,昆曲的确直接影响了包括京剧、赣剧、川剧汉剧、越剧在内的诸多地方戏曲。清朝中期以后,昆曲开始逐渐衰微,到了1927年苏州昆曲传习所成立,民间人士开始挽救昆曲颓势的时候,他们整理了400多部昆曲曲目,这个数量只是昆曲全盛时期曲目总量的一小部分,然而,这400部昆曲,今天大多数也已经失传。

50岁以上的人大都还记得这部《十五贯》,1965年,浙江昆曲团赴京演出《十五贯》,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对于这部戏赞扬有加,周恩来总理评价这出戏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从这以后,昆曲开始重现生机。

时至今日,昆曲的抢救传承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是,也有不少人质疑,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文化艺术高度多元化的今天,600年前的昆曲价值何在呢?

这是中国唯一一所传授单一曲艺种类的学校——苏州评弹学校,1962年,在第一任名誉校长陈云同志的倡议下创办,40多年来,她一直为整个江南地区培养着评弹艺术人才,一批批学员少年时代起就从这里走进了评弹这一古老艺术殿堂。

传统的评弹艺术,一直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普及和传承,400年前,其雏形就在苏州出现了。评弹,其实是评话和弹词两种艺术形式的合称,在吴地经济繁盛的明清两代,成为市井百姓主要的娱乐方式。20世纪初,评弹艺术的中心移至上海,并以此为据点,涵盖整个江浙地区,其影响力甚至远达京津,武汉等外地都会。

据历史记载,乾隆下江南时,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为皇帝现场表演,颇得嘉许。在乾隆的支持和鼓励下,王周士创办了评弹会社——光裕社,此后,光裕社便成为评弹艺术传承与普及的主力,其影响绵延至今,成为评弹艺术传播的中心。

和其他姐妹艺术相比,评弹在几百年的流传中形成了相对完备和严密的传承体系,几百年来,光裕社所培养的评弹艺人,遍布吴地和整个江南地区。直到上世纪60年代,评弹在整个江浙地区,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曲艺形式。

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今天的评弹同样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和窘迫,由于观众的老化,这项曾经在吴地最为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陷入了演员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传统作品日益失散的恶性循环当中,对于这一趋势,老评弹艺术家们忧心忡忡。

2008年年底的一天,苏州市几位退休干部工人,一起讨论着他们共同创建的一个小网站的改版规划。两年前,他们一起凑了4000元钱,办起了一个吴地传统音乐艺术网站,至今,他们一直在自掏腰包,维持着网站的运转,而这个简陋的小网站,至今已经吸引了共计40余万的浏览量。

对评弹的前景忧心忡忡的周明华,每周有3天要在苏州市几所大专院校和老年大学义务教授苏州评弹课。今天他为老年大学准备的是评话《吴越春秋》。作为评弹演员,他是深深地陶醉于说书人统驭乾坤的快意之中。悠然婉转的吴侬软语中,书里书外的时光漫漫流逝……

周明华的义务教学已经坚持了5年,而在他的时间表里,并没有截止的时限。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