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考古 >

仰韶文化陶器:震惊世界的精彩传奇(一)

2009-09-03 10:10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佚名
仰韶文化的文物以陶器最为著名,而这些精美的彩陶刚被发现就震惊了全世界。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现身的呢?

2005年夏天,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保管部主任冯向阳博士带人清理库房的岩石标本时,突然发现了3个神秘的标本箱,里面装的竟然是中国仰韶时期的陶罐和陶器碎片。6000年的陶器相对地质博物馆的几亿、几十亿年前的地质标本来说太过年轻。中国地质博物馆立即就此展开了调查,一个中国地质学家和一个瑞典地质学家的往事开始浮出水面,让现在的人们看到了这位瑞典学者深刻影响中国现代考古事业历史进程的一幕幕……这个偶然发现,揭开了20世纪中国地质科学史上一段尘封的精彩传奇。

古陶现身

坐落在北京西四十字路口西南侧的中国地质博物馆,2001年开始大修时地下库房的标本被临时搬走,直到大修结束才重新迁回了库房……就在2005年夏天的那个午后,冯向阳突然发现了存放在地下库房里的3个奇怪木箱,这些木箱没有任何标志,而且箱子比较轻,和馆里装岩石、矿物的箱子重量明显不一样。

冯向阳心中充满疑惑,决定打开其中的一个箱子探个究竟。打开后,看到一层层旧报纸包裹下出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陶罐。

冯向阳小心翼翼地把这箱陶罐拿出来仔细察看,发现四周有4个比较均匀分布的太阳图案。他猛然想起,以前在别的材料上看见过半坡村的彩陶盆,那上面好像也有彩色太阳。他预感,这个陶罐肯定价值非凡。

于是,冯向阳又打开了第二箱和第三箱,同样都是古代陶器。

随后,冯向阳又有了新的发现,当把外面的包装纸全部拿走以后,在箱子底下还发现包装比较好的一些碎片,而且上面写有“Y·S”英文字样的一些标记。显然,这些英文标记不是地质博物馆馆藏标本的登记方式。那么,这些奇怪的编号是什么意思呢?

冯向阳迅速将此事向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程利伟做了汇报,程利伟觉得有些蹊跷。

他们再次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和陶器碎片,发现除了有些陶器上标有“Y·S”记号之外,还有的陶器碎片上写着“K”字打头的编号和带有方框的“P”字标志。眼前的这些英文编号让人迷惑不解,毫无疑问,这绝对不是中国地质博物馆使用的编号系统。

瑞典故人

这些“Y·S”“K”“P”记号,会不会是代表中国过去某个时代的考古发现呢?程利伟忽然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程利伟回忆说:“大约2002年,我们博物馆收到了瑞典驻华大使馆的邀请函,邀请我们去参加其召开的一个招待会,当时我因为有别的事情很忙去不了,就临时委派了一位副馆长去参加,这位馆长回来以后告诉我,说瑞典方面正在中国寻找当年遗失的仰韶文物。”

当时程利伟仔细想了想,认为中国地质博物馆没有发现收藏仰韶文物的记录,所以就让人给瑞典大使馆做了回复。

就在这时,保管部的冯向阳再次来到馆长办公室报告说,他们发现一块陶片上有用毛笔写的“仰韶村”字样。

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在其发现之前,世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西来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化,所以仰韶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起点。

根据统计,库房中发现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共计29件。此时,程利伟突然意识到,博物馆发现的这批古代陶器会不会就是瑞典方面正在寻找的那批仰韶文物呢?

那么,瑞典方面为什么如此积极寻找这批中国考古文物的下落呢?程利伟思前想后,决定登门去向博物馆的老前辈、年已九旬的研究员胡承志求教。

胡承志,1917年8月出生,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年纪最大的馆员,被同事尊称为“博物馆里的活化石”。这位老人曾在博物馆保管组工作,但他也不记得自己是否见过这些陶罐或陶片,不过他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如果要追溯这些陶罐和陶片的历史,那么它们肯定和一个瑞典人有关,而且这个瑞典人和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他的名字叫安特生。

对于今天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安特生这个名字既遥远又陌生,但如果说到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恐怕没人不知道。当年,正是由于安特生走进了周口店,才最终揭开了北京人考古发掘的大幕;也正是因为他,震惊世界的仰韶文化才被首次发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