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历代王朝的“大阅兵”(2)

2015-09-15 16:07
来源:燕赵晚报 作者:中天飞鸿
明朝三年一次大阅兵 明朝的阅兵, 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高而严

明朝三年一次大阅兵

明朝的阅兵, 每年年终考阅一次,三年大阅一次,也称“小阅”和“大阅”。朱元璋十分重视部队的训练,他颁发《教练军士律》,要求高而严,赏罚分明,从制度上保证了军事训练的质量。永乐时期,特别重视加强在京各营的军事训练。在京军三大营中,专门编制管操官掌管军事训练。

明朝历史上,永乐皇帝朱棣就曾经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大阅兵”。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

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安南铳”、“一窝蜂”、“火龙车”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阅兵结束后,朱棣在土木堡的行营接见了各国使节。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清代形成多种阅兵方式

清代的校阅,是八旗、大臣或督抚定期检验部队教练的制度,也是促进军事训练的的手段和形式。大阅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的阅兵仪式。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举行过大阅。此后,乾隆、嘉庆等皇帝阅兵的记载不断出现在各类文献中。雍正以后,大阅制度更加完善、周密。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规定,以后大阅,皆按照顺治十六年定例三年一次,其办理事宜照雍正六年规定举行。清代大阅的地点,主要在南苑、卢沟桥、玉泉山、多伦诺尔等地。

除皇帝亲自阅兵外,清代还形成了多种阅兵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乾隆帝还针对一些大臣只在帐幕内互相对阅,并不亲赴队伍操演的情况,规定“八旗合操时,阅兵王、大臣等,逐次前往监看稽察,如有无故不到者,同阅之王、大臣指名题参议处。”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七月二十四日,监国摄政王载沣就于德胜门外的镶黄旗、正黄旗两旗校场检阅了皇家禁卫军。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