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以小见大,一碗水端平

2010-10-20 10:36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位领导,但是,当群众有什么矛盾或者问题出现,人们总愿意去找那么某几个领导去解决。

 
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位领导,但是,当群众有什么矛盾或者问题出现,人们总愿意去找那么某几个领导去解决。问问原因,人们常常答曰:某某领导处理问题不公正,可不能找他。处事不公会引起下属的积怨,不仅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领导者个人的前途也构成了隐患。为官公正,办事公平,这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新书道术》中说:"无私谓之公,不公为私。"宋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物不得其平则鸣。"可见,公平之说,古已有之。公平之人,公平之事,在史籍典册中,更是不计其数。
 
唐代的大理寺少卿戴胄,办事就颇为公平。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在宫门口站岗的监门校尉未发现,按照唐律,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都违犯了法律。可是,当朝宰相封德却说,无忌是一时疏忽,不能算犯法,校尉麻痹大意,应该杀头。唐太宗居然点头同意这么办。这时,戴胄挺身而出,明确表示这样量刑不公平。他说,无忌带刀入宫,校尉没有发现,两方面都是由于一时疏忽,如果量刑,应一视同仁,怎么能重此轻彼呢?戴胄说得理直气壮,有根有据,唐太宗只好答应重新商议。而再次商议时,封德仍是力主原判,戴胄便据理辩驳,寸步不让。指出:无忌和校尉,论其过误,情况相同,而校尉是由无忌带刀入宫的缘故而致罪的,"于法当轻"。现在,轻罪反而重判,重罪反而轻判,"生死顿殊",很不合理。坚决要求据法重新判决。唐太宗觉得戴胄说得有理,终于接受了他的意见,把无忌和校尉都免罪了。
 
这里的几个人物,长孙无忌是"国舅",又是卓著功劳的开国元勋;封德是当朝宰相,大权在握,更有皇帝偏袒。监门校尉则不过是在宫门口站岗放哨的小官;戴胄自己也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可是他居然秉公办理,坚持公平断案,这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惟其公平合理,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除了戴胄,像包拯、海瑞这些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也都是办过一些公平事的,人们口碑流传,同样说明了公平之可贵。
 
对待下属一定要公平,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下属最忌领导偏心。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成绩,或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个人的错误,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离间的作用,孤立了被你偏袒的那一部分下属。因此会导致下属之间相互猜忌,矛盾重重。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显然会给你的工作设下重重障碍。
 
"一碗水端平"有时很难做到,如诸葛亮要以公平服众,就必须挥泪斩了马谡,才不会在以后出现类似事情时有人说三道四。尽管马谡与诸葛亮素有交情。曹操曾经规定过无论何人之马只要进入老百姓的田地破坏庄稼就格杀勿论,在他自己的坐骑进入田地后,他也要"割发代首",虽然有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他的公平执法,从而极大地笼络了下属的拥护之心,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历览古今多少事,公平之心不可缺。这不仅是处事的必需,做人的起码道德,更是一个领导者搞好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的一个起码的前提条件。如果办事不公平,搞邪门歪道,你那个部门那项工作就会出现偏差。
春秋战国时,燕昭王为报被齐国打败的仇恨,重振国威,便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他找大臣郭隗想对策,郭隗向他说出了这样的道理:竭诚礼待他人,虚心求教,可聚集比自己强几百倍的人才;向人表示敬意,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聚集比自己强几十倍的人才;以平等方式待人,可以招来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而如果自恃权势,对人呼来唤去,则只会有一些小人投奔自己;昏庸无道,随意骂人,则只能剩下身边的奴仆。
 
可见,做领导一定要公平、公正,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得到自己的左膀右臂,笼络下属,稳定形势。
 
当然,完全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也不那么容易。有时候,虽然主观上想公平,但由于人的认识局限性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客观效果不一定那么公平。再加上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要求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即使公平了,站在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人认为不够公平。有道是,"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暖和麦要寒。采桑娘子要晴天,种田哥哥要雨天",正是说的公平难。有鉴于此,周恩来就曾引用上述谚语说:"我们不要资产阶级的公平,要无产阶级的公平。平不那么容易,只要公就行了。"出以公心,就可能把事情处理得更公道些;而如果有私心杂念,那就难免不平,就像"木匠的斧子一边砍"了!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