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儒家管理 以人为本

2011-06-22 09:55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王先琳
儒家是一种入世治政之说,不消极、不逃避,正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人治”中的积极因素尤显可贵,值得现代管理者们的借鉴。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而成为管理学。管理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人物的儒家也是管理高手。其管理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建立规范,加强教育,重视人的作用。

 

  儒学由孔子创立,以《四书五经》为代表作,主张以人为本、王道仁政,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仁治、礼治、德治和人治。

 

  其一,仁治。所谓仁治,以“仁”为核,讲究“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仁”,即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人看,正视人性优点与弱点。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都对又都不对。人性,辩证的看,本善亦本恶,既有善端,又有恶端。“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是“仁”的根本要求。儒家以为,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有爱人之心,不仅爱自己,还要爱他人,而要做到“仁者爱人”,就必须“克己复礼”,要克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礼制规范。

 

  仁治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以人为本,关心客户与员工,注重换位思考。在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客观看待人性至关重要。看到人性中的善端,就能信任、授权和奖励,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看到人性中的恶端,就能约束、监督和处罚,让人们自我约束、克服怠惰、避免堕落。“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求企业有社会责任感,不仅关心自身,也关心客户、关心员工,强调管理的换位意识,充分从客户和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二,礼治。所谓礼治,就是建立道德行为规范,以之为纲,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儒家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主张“为国以礼,礼让为国”,强调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贵贱、上下、尊卑、亲疏皆有区分,“使人各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礼治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做好全面规范化管理,强调文化体系建设,用“礼”规范员工行为。在管理中,“礼治”就是进行全面规范化建设。“礼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包括企业组织架构明晰、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工作流程简便高效、员工岗位职责权利清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等。换句话说,也就是企业规范化的五个层面,包括组织规范化、流程规范化、制度规范化、文化规范化、信息规范化五个方面。

 

  其三,德治。儒家继承周公“敬德、明德、修德”的思想,主张依靠礼义道德来教化人们,唤醒内心之反省,使之日趋于善。同时,还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六德(仁、义、礼、智、信、忠)、六行(孝、友、娣、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提倡教化,反对“不教而诛”。

 

  德治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注重员工培训、制度宣导和文化统一,用培训和文化辅助管理推进,以德服人,从而达到最大管理效能。在管理中,讲究德治,就是注重价值观教育,强调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培训与宣导,寻求员工的意识认同和自我约束,以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从而有效推进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这是一种比强力推进、简单奖罚更为有效的方式。

 

  其四,人治。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好坏,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有治人、无治法”。

 

  人治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确保人岗匹配、贤者当位。在管理中,诚如儒家所说,人治不可避免,因为凡事皆须由人完成。正因为如此,人的重要性才不言而喻。“人治”,强调以人为中心,充分认识和发掘人的作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建设,注重职岗体系的规划与完善,注重激励措施的综合运用,做到人岗匹配,以使人当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总之,儒家是一种入世治政之说,不消极、不逃避,正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其“人治”中的积极因素尤显可贵,值得现代管理者们的借鉴。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