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乐亭大鼓书艺人丁韵清:自成一家 博采众长(2)

2009-10-29 11:40
来源:延安文史网 作者:兰玉芬 李健民
博采众长 不断创新 艺无专师,博采群长。同行艺高皆为师,见好就学习。民国十四、五年(1926年左右)间,丁佩成已到而立之年,说唱之艺在本县及邻县

博采众长 不断创新

艺无专师,博采群长。同行艺高皆为师,见好就学习。民国十四、五年(1926年左右)间,丁佩成已到而立之年,说唱之艺在本县及邻县已见闻名,但自己仍不满足,他感到东北大鼓地方概念浅薄,想改唱乐亭大鼓,于是就到乐亭大鼓之乡滦县、乐亭到等县去演唱,边唱边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提高。这时他曾和大王庄王增先生(弹弦)、蒋庄刘老耀(耀光)先生(弹弦)合并到城(现在滦南县)演唱,巧遇张密林先生和霍春堂,他见张腔调好,艺术高,就与张结拜为弟兄,合伙说书。张见他年幼聪明,勤奋好学,就送他一部《康熙爷私访》、《满汉斗》,后又送给他《施公案》、《粉妆楼》、《隋唐演义》等书。他得到这些书,如获至宝,更加勤学苦练,从此水平不断提高,在铁路南(即滦县、乐亭等县)已名声在外,人称丁先生为“压三桢”(三桢为路南齐桢等三位有名的说书人)。因其唱腔韵味浓、嗓音宏亮、园润、清澈,故送艺号曰:“韵清”。一次,他到赞皇县去演唱,海报贴出后,他听到别的班子唱腔、词调都比自己好,深恐自己落后,有损声誉,于是托病延期三天,借此机会充当观众到别的班去偷艺,回来后将所学技艺融在自己的演唱中,演出后颇受观众欢迎。见机就学,迎头赶上,不断创新。

乐亭大鼓书

学有门路,捷足先登。他的演唱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好评,关键是唱词新、板眼实、唱腔美、表情真。其中唱词又占首要。繁多的唱词全背下来既不好记,时间又不允许,那么长期演唱下去,不许重复,又得供得上听,怎么办呢?那就是他常说的:“书词茫茫记不全,只记纲领余可填。”纲领即是人物、事件、场所和主要故事情节。内容力求曲折动人,表情和动作要符合人物性格。如“施公”是个怪象人物,一出场韵清就表现出拐腿、前鸡胞、后罗锅、眼斜、嘴歪,说话口吃。他讲究语言、声腔都要随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及故事情节、场景等应机而变。这就是艺人所说的“观路景德镇,夸象片”。如丁先生说唱“夸小黑驴”一书时,把小黑驴说得油黑光亮,小说蹄黑腿带白圈,白缰绳、新笼头,中间带着小红缨,竖着直直的两耳,昂首挺立,说得活玲活现,观众听后赞不绝口。他在这村说人们跟到这村,到那标演追那村,吸引得观众追着他跑。同一件事,别人说两晚上,他由于随机应变,随说随填可说四个晚上不重复。概括丁先生说书之特点:1、情节细致,委婉曲折;2、语言生动,表情逼真;3、不拘原词,酌情增减;4、见景生情,随机应变;5、迎合心理,引人入胜。1961年唐山地区文艺工作者岳桂丹曾来迁安县录他的“耗子告狸猫”这段书词唱段。1963年十三个县汇演时,丁先生虽已艺过华年,但仍被评为二等奖演员。

宣传抗日,赞助革命,抗日故事列书篇,英雄事迹动心弦,鼓舞军民齐抗战,留得美名在乡间。韵清出身清贫,历尽艰辛,深深同情劳动人民,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冀东掀起抗日高潮,他深青同情,主动和区长联系,要用大鼓作宣传,鼓励人民上前线,杀敌卫国保家园。区政府欣然采纳他的意见,并供给报纸、新闻材料、英雄模范事迹,他自己编写的有:“送子参军”、“送郎参军”、“送粮送草”、“消灭鬼子兵”等小段,通过演唱大大地鼓舞了人民抗日救国斗志;他还精心演唱过长篇新书《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等,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革命创造了丰功伟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