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鼓书艺人与西城派东北大鼓

2010-04-12 15:34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王臻青 宁旭
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的一种鼓曲艺术,西城派东北大鼓则是东北大鼓在辽西的一个分支。

鼓书艺人与西城派东北大鼓

 
西城派东北大鼓传统书目
 
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的一种鼓曲艺术,西城派东北大鼓则是东北大鼓在辽西的一个分支。据了解,有200多年历史的西城派东北大鼓经锦州市整理申报,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辽西走廊咽喉重地、关内外交通枢纽,锦州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也是今天文化交流、民间艺术繁荣发展的交汇地。属于民间艺术的曲艺则借地生根,在这片热土上,艺人的成长、曲种流派的形成得天独厚。
 
东北大鼓也称大鼓书、大鼓词、鼓词。它与南方的弹词都是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与唐代变文、宋代陶真、明代词话等一脉相承,像明代的词话就类似于今天的鼓词与弹词。近代大鼓起源于清代,广泛流传于北方。由于各地方言、语音不同,在大鼓的前面多冠以地名,如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等。清末,东北地区大鼓已广为流传,《陪都纪略》中有“讲通套,说的妙。大鼓书,梅花调。漫西城,拔高帽……”等记载。其中“漫西城”就是东北大鼓曲牌之一,也叫“慢西城”,是以当时的沈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故称奉天大鼓、奉派大鼓、奉调大鼓,后来又叫辽宁大鼓,如今通称东北大鼓。鼎盛期辽宁的东北大鼓分奉调、南城调、西城调三大流派,传到吉林、黑龙江以后,则有了江北调。
 
地处要冲的锦州是关内外流动艺人的“中转站”,有“艺过留声”之名。清末民初,外地书曲艺人范长春、郭子香曾流入北镇唱子弟书。后来,许多鼓书名家纷纷云集锦州,争相献艺,各显芳华,使得锦州拥有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东北大鼓艺人群,书曲界称锦州鼓书为西城派。
 
新中国成立后,鼓书艺人宋修仁成了西城派大鼓的领军人物。 1957年,陈仲山、陈青远父子加盟锦州书曲界,为西城派大鼓增添了新的活力,并创出新西城派东北大鼓。宋风雅、陈俏帅,加上享有“浪弦”、“飞弦”弹奏快手黎百发的和谐伴奏,使得西城派大鼓更上一层楼。可谓一枝独秀,震撼关东。艺术新生,书曲繁荣,鼓书艺人有了社团,成立了曲艺委员会组织,鼓书艺术蓬勃发展。
 
西城派大鼓长短结合,曲调幽雅深情,内容丰富多彩,风格清新雅致。颇得西城派真传的宋修仁、李正明师徒,创新西城派的陈青远、陈丽君、陈丽洁父女,以及坐镇辽西的名弦黎百发则是该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珠联璧合的演奏则是该派艺术风格的综合体现。西城派大鼓文词风雅,慢似流水低吟,快似雨打芭蕉。
 
西城派东北大鼓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具有深远影响,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知识性、人文性、娱乐性。
 
西城派东北大鼓节目长短结合,曲调幽雅动情,内容丰富多彩,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西城派大鼓艺术是经过历代老艺人反复实践,并向其他流派学习借鉴而不断充实、完善、成熟起来的。西城派大鼓书目多达几十部,多属传统的中短篇目,如《回龙传》、《回杯记》、《戈红霞扫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