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东北特色小品:“俗”的魅力

2009-05-18 14: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郭岩
赵本山带着他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东北最乡土的打扮,将东北特色的小品演绎成每年春晚的经典,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赵本山带着他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东北最乡土的打扮,将东北特色的小品演绎成每年春晚的经典,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从1990年走进春晚的演播大厅起,他就成为我们年年三十儿晚上期待的亮点。

每年除夕,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成为了全国人民精神意义上的年夜饭。在春晚的各类节目中,小品早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最能演绎小品魅力的,非赵本山莫属。

赵本山带着他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东北最乡土的打扮,将东北特色的小品演绎成每年春晚的经典,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从1990年走进春晚的演播大厅起,他就成为我们年年三十儿晚上期待的亮点。赵本山小品的质量,几乎决定了人们对整台晚会的打分和评价。2006年春晚,东北特色的小品《小崔说事》仍是一枝独秀。在小品结尾,当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表演起了令人捧腹的东北二人转时,观众才醒悟,前面所有的小品都是铺垫,我们年夜饭里的主菜,还是东北特色的狂欢。

事实证明,要颠覆东北特色,为时尚早。其它方言类小品,以为走东北特色小品的路子就能获得成功,是没有从深层次上来认识东北特色小品。

东北特色小品之所以能如此广受观众喜爱,首先来自于赵本山等人的本色演绎。东北人的豪爽、直率、仗义、爱面子等性格,容易在小品中形成鲜明的人物特色。赵大忽悠、大忽悠媳妇儿、范厨师、白云、黑土等形象已深入人心。这些人物,真实可感,甚至土得掉渣儿,但他们有的可笑,有的可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引人深思。如大忽悠媳妇儿,我们至今不知她叫什么名字,但她率直、纯朴,善良,就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在东北农村,很多妇女虽有名字,但都叫成谁谁的媳妇儿,她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称谓。与赵本山的对手戏中,高秀敏台词不多,却将东北农村中年妇女演得活灵活现。赵本山本人,更是深入挖掘东北乡村中农民性格中的各个层面,如大忽悠的小奸小坏、蒙人坑人,黑土的实实在在、直来直去,送水工的诚实本分,老乐的乐观仗义等。人物的喜剧性使观众不时发出大笑,甚至狂笑。

其次,小品运用的东北方言通俗易懂。东北方言属北方方言,而北方方言,是我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使用者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近一千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上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北方多平原,人们交流频繁而范围更广,语言更容易统一,影响也更大。而南方因隔绝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相差较大的方言区。南方一些省份,有的甚至同县,可能相互之间听不懂对方说话。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就是说,东北话极接近普通话,人们听得懂,就容易接受其语言中的笑料,这是其它方言所不具备的优势。现在,东北特色小品中的方言词汇,如“忽悠”、“白话(读轻声)”等,逐渐成为流行语汇。2006年独具东北特色的“相当”一词,又在大街小巷流行开来,中央电视台很多主持人,在节目中也不时以这个词来幽默一下。

再次,东北风格的幽默,能够抓住现场观众的心理。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二人转在白山黑水已经存在了300多年,这种民间艺术以诙谐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深受东北人的喜爱。这种艺术深深根植于民间,过去在田间地头就能演唱的二人转,是能上能下、能雅能俗、能文能武的艺术形式。如果说,其转手绢儿是武的话,那么其“说口儿”就是文,紧紧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现实,语言上的押韵,使得幽默艺术以朗朗上口的形式,令观众着迷。赵本山的小品语言中,就有这种借鉴来的幽默。如“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卖拐》)”等。赵本山把二人转比作一个大包袱库,可以从这个包袱库里,从东北俗文化中不断地汲取养分,提炼出来在春晚的平台上与观众对话。这也就是说,东北特色小品的背后,有着博大精深的渊源。其它方言类的小品,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了。

那么,是不是各类语言风格的小品要借鉴其方言所属地戏曲艺术呢?恐怕也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地方戏如果不是以幽默见长,生搬硬套,只会吃力不讨好。

今年,赵本山将带着东北二人转从沈阳开始南征北战,并宣称“要把快乐带到全国各地。”有人担心二人转会水土不服,有人对东北神话愤愤不平,说东北特色太俗。然而,正是东北风格的艺术形式和东北文艺人,使强劲、新鲜的东北文化得以推广和弘扬,为中国当代文艺格局拓宽了领域,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争论东北特色的大旗还能打多久,一种艺术风格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满足了受众需要。只要观众爱看,东北特色的小品以及东北题材电视剧或二人转等,就会不断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