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重庆武隆】乌江深处的喀斯特画廊

2010-05-11 14:25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范晓
在重庆武隆,芙蓉洞里有着因为太美丽而被永久封存的“石膏花支洞”,难怪2006年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少不了武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庆武隆】乌江深处的喀斯特画廊
在重庆武隆,芙蓉洞里有着因为太美丽而被永久封存的“石膏花支洞”,天生三桥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天生桥群”的称号,乌江有着树影水色叠化出来的墨绿。难怪2006年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少不了武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一起,期待着7月的申遗成功。
 
6位在洞内歇脚的农民看到了这个石缝
于是凿开一个小洞口钻了进去
里面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
 
自从19世纪末,欧洲学者在今斯洛文尼亚境内研究石灰岩溶蚀作用及其地貌,并提出“喀斯特”这一术语以来,人们的眼界已大大扩展,遍及全世界的精彩的喀斯特景观,已远远超出了“经典喀斯特”最初的内涵。以桂黔滇川渝鄂湘为主体的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就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带之一,以至于国外的学者对它使用了“世界喀斯特的首都”、“世界喀斯特发育研究的最好模式”这样的赞语。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庆武隆被发现和研究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喀斯特奇观,无疑给中国南方喀斯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际洞穴联合会主席安迪先生评价芙蓉洞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游览洞穴
 
这样一个重要洞穴的发现,应该说十分偶然,但它的蛛丝马迹却早就显露于地表。武隆县江口镇位于芙蓉江入乌江之江口,由此沿芙蓉江上行约4公里,在江右岸高出江面约280米的石灰岩崖壁上,有一个洞穴,因常年有雾气从洞口冒出,被当地人称为“气洞”。一进洞口便是一个400多平方米的洞厅,常有村民在此避雨或小憩,洞厅北侧有一道窄窄的石缝,但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1993年5月26日,6位在洞内歇脚的农民看到了这个石缝,他们想要探个究竟,于是凿开一个小洞口后,打着火把钻了进去,里面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消息传出,江口镇政府随即组织对该洞进行探测,令人震惊地发现这是一个罕见的遍布各种奇异洞穴沉积的大型溶洞,从而揭开了笼罩这个洞穴千万载的神秘面纱,并借芙蓉江之名,将它命名为芙蓉洞。
 
有幸的是,芙蓉洞一经发现,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1993年,以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研究员为首的专家,开始对芙蓉洞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与研究。自1994年起,中英美三国联合科考队、英国牛津大学红玫瑰洞穴探险队等也慕名而来,对芙蓉洞及其周围的喀斯特洞穴系统进行了探查。
 
地下的岩层中之所以会形成洞穴,就是因为水在岩石裂隙中流动时,对岩石进行了溶解和侵蚀,带走了部分物质,留下了空洞。当地壳上升或地下水位下降,原来为地下水或地下河通道的洞穴,就会抬升到地下河水位之上,此时,洞内就会生长形成各种钙华堆积,不断充填着洞穴,它和早期洞穴形成时岩石被掏空的情况恰好相反。
 
【重庆武隆】乌江深处的喀斯特画廊
芙蓉洞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首先,洞穴位于寒武系至奥陶系的石灰岩层中,不同于多产在泥盆系至二叠系石灰岩中的华南喀斯特洞穴。一般人常误以为洞穴所在岩层的地质时代,就是洞穴形成的时代,因此会说芙蓉洞形成时代更早。对此,朱学稳先生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今年七十多岁,蚊子在我身上叮了一个包,你不能说这个包的年龄有七十多岁,实际上这个包的年龄很小。芙蓉洞和我们现今能看到的许多洞穴一样,都是在最近的地质时期,即200多万年以来的第四纪中形成的。
 
其次,芙蓉洞的石灰岩中夹有泥质岩石,结构不均匀,加之岩层有较大的倾斜角度,所以在洞穴的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崩塌作用。崩塌物覆盖了洞底面积的92%,并在洞内形成5座大的崩塌山,其地形起伏最大达87米。复杂多变的洞内地貌,对洞穴沉积的多样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