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苏州园林留园】移步换景,处处洞天

2009-10-10 11: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官至太仆寺卿的徐泰时,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是遭弹劾而罢官归故里的,他从此“一切不问户外事,益治园圃”。在那粉墙黛瓦之间隐匿着园主人落寞的心态,在那绿水青荷之上漂浮着园主人淡淡的哀愁。

清代的主人是刘蓉峰,园随主姓,更名刘园,雅称“寒碧山庄”。清同治年间又转手盛旭人,不久修茸一新,并增其旧制。由于该园子屡经战乱却幸得留存,又因为园内景色非常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新主人洋洋自得:“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遂取“刘”的谐音,便有了如今诗意的名字——“留园”。虽一字之差,却折射了留园的历史变迁和新主人的美好愿望。

留园山房左侧有一条甬道,很不起眼,却有点像“桃花源”的洞口,进入甬道,豁然开朗,进入了留园的著名长廊。长廊长达600多米,乃江南园林之最,与颐和园的长廊齐名。沿廊行,长廊顺地势,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斗折蛇行。长廊把全园的几个景区巧妙地串连起来。廊壁有漏窗,似隔非隔,窗外景色,若真若幻,漫步长廊,有移景换的妙趣。曲廊墙壁上更是书贴云集,多为近代名人法帖的拓本及建园记事和名流游园时的唱和之作。留园长廊,真是一条文化走廊。

与颐和园的长廊相比,留园的长廊似乎更加曲折多变,玲珑剔透,疏密有致,更耐游,更耐观,由此折射了南北园林之异。园主当年建此长廊,其用心可窥。无论天降大雪,还是烈日悬空,沿长廊可作从容行,健身看景两不误。满园景致,有如大珠小珠,长廊,有如一根丝线,丝线串珠成链,散落的大珠小珠,便有了一气呵成之美!

穿过了曲折的长廊小院直至古木交柯,透过木质的漏窗,隐约间可以看到山池亭阁外的绿荫轩及明瑟楼,于曲直、明暗、高低、收放之中展现出了江南园林所特有的层次感、色彩感、对比感与节奏感。即便是在萧条阴涩的冬日里,也能从那如水墨画般玲珑剃透的景致中领略到那种“立体的画“与”凝固的诗”的境界。在那一刻,无须刻意地去想象什么,而只需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让自己静静地站成一道别人的风景,再然后,细细地聆听自己的脉搏跳跃在一草一木、一亭一轩、一池一桥的节律之间,就足以将整个留园的千古神韵满掬在怀了。

留园以建筑群的巧妙安排与华丽深幽著称。绕水一周,等于穿过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从清风池馆出发,行数步至涵碧山房,这里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合荷花亭。

最为绝妙的一处风景当然是非屹立在留园之中的冠云峰莫属了!那也是被美誉为江南园林石之最的一块奇石,它高约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一块湖石。该石四面入画,具有太湖石的皱、瘦、透、漏四个特点,石颠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得名冠云峰。另有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成为留园里最著名的姐妹三峰。一株株小峰石笋呈错落有致的姿态安居其间,再加上花草松竹轻描淡写的点缀,使得那三姐妹更是出落得脱俗灵秀,宛如精通了琴棋书画的古装女子在凝神观望……

历代留园主人,起初都是富甲一方,不可一世官宦、财主,他们在造园、入主时也曾绞尽脑汁地筑山造池,意在传达出希图占据天下的山水、攫尽天下财物的勃勃雄心,但最终却落得个家道破败的结局。

留园历代的主人都早已随风而逝了,留存下来的只有留园恢宏的建筑。由此看来,与其说留园的“留”字寄托的是园主的美好愿望,毋宁说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无可奈何。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