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苏州园林沧浪亭】沧浪之水洗濯尘心

2009-09-30 15: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在苏州园林中,沧浪亭的年代最为久远,虽然它并不是最负盛名的一座。但它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是最值得游玩的一处。

《楚辞》中曾有这样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苏州著名而又古老的沧浪亭之名就出于此。

在苏州园林中,沧浪亭的年代最为久远,虽然它并不是最负盛名的一座。但它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是最值得游玩的一处。由于古老,沧浪亭在历史上曾迎来了无数个主人。据记载,沧浪亭的第一位主人是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作为池馆,它是国王钱镠恩封给予的。那时,正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78),往事越千年啊,作为王府的花园,可以想见,当年的豪华气象。

第二位主人是北宋诗人苏舜卿(字子美)。他工诗善文,第一篇《沧浪亭记》即出于他的手笔。第二篇《沧浪亭记》是明代归有光所作,因为那时的沧浪亭已废为僧居,改为“火云庵”,归有光是应该庵住持文瑛和尚之情而作的。这两篇文章,先后辉映,给沧浪亭扬名于后代,起了极大的作用。

沧浪亭的第三位主人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他与夫人梁红玉,曾在河北力抗金军,威名与岳飞相等。沧浪亭是韩世忠退隐苏州的养老之所。

没有名贵的花木,也没有精心的雕饰,沧浪亭的一切都是澹泊的,自然的,古朴的,简单的,其中蕴藏的风韵如何,只有自行领略。一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沧浪亭能在心中折腾起多大的情调与想象,就看诸位的本领了。

沧浪亭建筑颇具匠心,它以古朴清幽为其风格,以山林野趣在苏州诸园中独树一帜。园以人传,沧浪亭因苏舜钦而声名大着,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名士方家纷至踏来。明代文征明作《沧浪池上》云:“杨柳阴阴十亩塘,昔人从此咏沧浪。春风依旧吹芳杜,陈迹无多半夕阳。积雨经时荒渚断,跳鱼一聚晚波凉。渺然诗思江湖近,便欲相携上野航。”清乾隆年间,《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曾居于苏州沧浪亭畔,在《浮生六记》里有一段描写他于中秋携妻挈妹去沧浪亭赏月的情景:“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沈妻)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未起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而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这些名人的吟咏和轶事,更使沧浪亭增添了熠熠光彩。

一进园林,便隔绝了近在咫尺的滚滚红尘。如一泓山泉印涧,清幽中渐渐消退了争名夺利的俗心。沧浪亭与其他苏州园林不同,一般苏州园林都是高墙深院封闭式的,而沧浪亭却面向园外之水敞开,面向园外之桥而开。沧浪亭的面水轩、观鱼处以及复廊,均面园外之水而建,繁茂的老树新枝,均向园外之水而生。这一极其透漏空灵的大胆处理,不仅巧妙地使游人入园时就能俯瞰清水溪流,信步过桥,在精神上能以“沧浪之水”洗濯尘心,进行审美的净化,为游园准备必要的心理条件,而且还能借园外之水,以补园内缺水的不足,这“借水”、“借景”的手法真是高明之极。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站在亭内,环顾四周,遍地都是丛生的箬竹,一派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一些参天古树像高傲的巨人一样矗立着,似在守望着,似在沉思着,又似想诉说点什么。

站在最高处的沧浪亭,看着明道堂古色古香的飞瓦屋檐,听着清清溪水的淙淙声,闻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丹桂清香,情不自禁地想起关于沧浪亭的每一个故事。

沧浪亭中最值得留恋抒意的地方,并不在巍峨的厅堂回廊,而在于这最不繁缛的沧浪亭上。亭子台基并不高大宽阔,也许是人工堆成的。沧浪亭的四周都是嘉树繁荫,并有一两太湖石玲珑成趣,亭子顺着叠石而下,尽植幽兰修竹,却没有姹紫嫣红的烂漫耀眼。碎石铺成的小径蜿蜒而上,石缝中尽是蔓生的杂草,以及绿苔。石径两侧是矮矮的竹篱,更象是一道镶边。登亭而坐,仅可供三两人容坐的石凳和石案,已经明显地磨得残破了。亭子以不经打磨的四根石条做立柱,简约淳朴,挂着一副集诗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分别是苏舜钦的老朋友欧阳修及他本人的诗句。亭侧则是古树参天,蓊郁蔽日。鸟声清脆响亮,时时飞到石栏上逗留梳羽,又在追逐中飞往枝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难怪古人会如此的高雅超脱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即使佛门胜地的最深处,也不过是如此的清净吧!

穿过一条条走廊,就到了园内的主体建筑———明道堂。明道堂坐北面南,开敞四合,宏伟庄严。明道堂之名原出于苏舜卿《沧浪亭记》“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的诗句。站在大堂中,浏览字画,眼前仿佛就会浮现出古代文人墨客在此高谈阔论,会文讲学的情景。只要你站在这里,即使不穿古人的衣服,你也会有一份古典的心情了。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