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随机进退:袁世凯的退保哲学

2010-09-14 10:40
来源:赢在办公室 作者:佚名
“以退为进”是兵家常用的策略。列宁也说过:“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面对强大的阻力或者难以克服的困难,选择暂时的退让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以退为进”是兵家常用的策略。列宁也说过:“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面对强大的阻力或者难以克服的困难,选择暂时的退让是一种成熟的智慧。
 
职场中,要实现晋升,可以凭借深厚的实力正面争取,也可以暂时避开竞争激烈的锋芒,主动去做一份看起来职位更低的工作,以帮助自己掌握某些新的经验和技能,让自己在蛰伏阶段获得更大的提升潜力。
 
蒙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拿到新闻传播的博士学位。自恃才高八斗,他怀揣文凭求聘总编辑职务却四处碰壁。
 
他开始反思,终于悟出是自己把目标定得太高了,于是收起文凭,以普通人身份参加了一家报社的招聘,结果被录用做了校对。
 
没过多久,报社总编就发现了他的才华:一个小小的校对竟能看出许多语句和语法的错误,于是把他安排到广告部做编辑。过了一段时间,总编发现他在这个岗位上仍然干得游刃有余,又把他调到时事部做编辑。在时事部,总编发现他策划的版面、修改的稿件见解新颖、准确而有深度,是其他编辑无法比拟的。
 
在一次得到报社奖励后,他才向总编亮出自己的学位证书,并讲述了自己以前的求职经过。总编听后更加高兴,毫不犹豫地提升他为副总编。
 
5年后做到了这家王牌媒体总编宝座。
 
在成功的道路上遇到阻力,有三种选择:弱者选择放弃;强者选择持续的努力;智者选择迂回的攻击。退一步海阔天空,放开眼界会发现更多的途径。无论官场还是职场,只要牵扯到挫折和争斗,就必须学会进退有度,随机应变。一时保全了自己,便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期间,为了拱卫京师,清政府下令调驻朝清军统帅吴长庆回国,镇守辽东。吴长庆走后,驻朝清军被一分为三:提督吴兆有和总兵张光前各统一军,另外就是袁世凯统帅的淮军“庆字营”,三军由吴兆有统一调遣。
 
12月,在日本驻朝公使的支持下,朝鲜开化党人在首都汉城发动“甲申政变”。政变发生后,袁世凯主张立即发兵平乱,而吴兆有等人则主张先请示李鸿章再行动。由于时间紧迫,袁世凯自作主张,主动出击,一举救出国王李熙,并消灭了开化党人。
 
日本不甘失败,一面增兵朝鲜,一面向清政府提出抗议,指责袁世凯挑起中日冲突。吴兆有也趁机落井下石,把一切责任都推给袁世凯,还控告他擅自挪用军费。李鸿章派吴大澂、续昌两人赴朝调查处理。
 
袁世凯知道不妙,使出浑身解数将各个漏洞抹平,并预先做好了安排。两位特使到达后,袁世凯尽心服侍两外特使,百般掩饰,总算应付过去。眼看处境艰难,袁世凯决定“走为上策”,借口养母牛氏有病,向吴大澂请假回国。
 
几天后,吴大澂等人回到天津,在李鸿章面前高度赞扬袁世凯,称他在朝怎样拓展外交,巩固中朝关系;怎样随机应变,处置“甲申政变”。回北京后,又多次对人称赞“袁才可用”。由于吴大澂等人的宣传,加上日本外相伊藤博文指名要求严惩袁世凯,反而使袁世凯名声大震。
 
1885年4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七月,应朝鲜国王的一再请求,清政府决定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对于护送大院君回国的人选,李鸿章选择了袁世凯,并上奏保荐。
 
清政府很快决定:破格提拔袁世凯为“钦命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以道员任用,加三品衔”,顿时连升两级,成为汉城炙手可热的人物。
 
清末和民国的历史上,袁世凯和蒋介石都是善用“以退位进”战略的高手,屡次化险为夷,东山再起。可见这招深得老子哲学意蕴的策略确实奏效。
 
时下,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应届大学生希望一上来就担当要职、拿高薪的想法就不实际了。为了尽快求得一职,应对职场风险,保证自己平安度过各类危机,聪明的还是赶紧学会以退为进的职场兵法吧。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