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青岛地区的高跷

2010-04-24 10:40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清远
高跷是一种古老的技艺舞蹈,最早为宫中杂技,后来逐渐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战国时《列子·说符》就记有踩高跷之技人,晋代称“技家乔人”,南北朝时又称“长跷”,宋代谓之“踏

 
高跷是一种古老的技艺舞蹈,最早为宫中杂技,后来逐渐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战国时《列子·说符》就记有踩高跷之技人,晋代称“技家乔人”,南北朝时又称“长跷”,宋代谓之“踏跷”,到清代才改称“高跷”。
 
高跷传入青岛,约在清代末年,据今已逾百年,因其演出形式与秧歌相似,故称“跷秧歌”、俗称“跑高跷”。据《崂山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今北宅街道办事处沟崖村首创高跷队。当时的高跷大都高70厘米,少数高达1米,民国初年胶州旦角使用的高跷,高仅20厘米,俗称“寸子”。
 
旧时的青岛地区,跑高跷是最受欢迎的春节娱乐活动。各村镇在腊月农闲时,便开始排练,正月初一、初二在本村演出,自正月初三起,便到其它村镇乃至县城演出,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热闹非凡。与郊区农村接壤的沧口、四方、东镇等地的商号,每到春节都准备糕点、烟酒和赏钱,酬谢登门演出的各村镇高跷队。
 
旧时青岛地区的高跷队,每队约20-30人,装扮成神话和京剧中的各种人物,其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扮姜太公者在前领路,扮媒婆者居尾,扮傻小子者在中间插科打诨。高跷演员要有一定技巧,特别是扮演孙悟空的人,要跑跳、劈叉和在地上打滚然后跃起,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博得观众一片喝彩。
 
高跷队行进时,以打击乐为前导,表演则由唢呐伴奏。每支高跷队都有一位领队,行进路线和演出场次由他指挥,在演出中间,这位领队还要用民间小调唱出一些拜年祝福的话,气氛煞是热闹。
 
高跷队的表演分“大场”和“小场”。大场由全体演员变换各种队形进行跑场,有时也随着唢呐扭秧歌步;小场俗称“扮故事”,由二、三名演员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故事小段。旧时崂山地区还有一种特殊高跷队,名为“地摊文武戏”,全体演员绑上腿子能跑高跷,卸下腿子能唱京戏,如大麦岛村的《打渔杀家》、段家埠村的《铁公鸡》,都远近闻名。
 
高跷在青岛地区还是生产工具。旧时即墨县的金口、皋虞、王村、丰城一带沿海村庄,许多人都踏着一两米的高跷,在2米深的海水中捞取海产品,这在全国其它地区还是罕见的。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