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高跷与台阁 一文一武

2010-08-13 14:41
来源:华夏2009 作者:佚名
高跷是带有杂技性的舞蹈表演,这种技艺由来已久,《列子·说符》中记载了宋国兰子装“双枝”,“长倍其身”,疾走奔跑,表演剑舞的故事。

 
高跷是带有杂技性的舞蹈表演,这种技艺由来已久,《列子·说符》中记载了宋国兰子装“双枝”,“长倍其身”,疾走奔跑,表演剑舞的故事。晋有“长脚”,北魏有“长跷伎”,舞者双足踩在钉有脚踏板的木棍上进行表演。木棍长短不一,依舞者技巧水平高低而定。木棍越高,重心越难掌握,一般高跷在三四尺长左右。
 
清代的高跷又有所发展,一般分为文、武两种,前者重舞姿,后者重特技。表演者多扮成农夫农妇模样,踩着高跷唱秧歌,因而又叫《高跷秧歌》。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扎高脚”诗曰:“村公村母扮村村,展齿双移四柱均。高脚相看身有半,要知原不是长人。”也有扮成头陀、丑公子等滑稽人物或其他人物故事的。从演出规模来看,有集体舞蹈的“大场”,也有两三人表演的“小场”。高跷多在街头广场演出,偶尔也在室内表演。
 

与高跷相类的还有台阁。所谓台阁,就是一种化妆游行。人们抬着一个阁楼模样的小舞台,由儿童装扮成观音、雷公或其他人物故事,在上面亮相或进行简单表演,多是作为节日游乐活动,有时则为祈神还愿。清代的台阁,内设机械,十分奇巧。美丽的舞人耸立在高高的台阁上,不禁使人想起尽善尽美的 《韶》乐和飘飘欲仙的《霓裳羽衣》。有人赋诗赞曰:“楼阁层层耸绛霄,半天霓羽奏仙韶。近来莲底花犹好,掌上分明靓婉腰。”

 

(责任编辑:淡墨青衫)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