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仿古“国宝唐三彩”(2)

2010-05-10 11:1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向阳
在传统的复苏里遐想盛唐 南石山村一带出土的唐三彩汲取了中国国画和雕塑的美感与圆润,把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运用到了极至。造型流畅,生
 
在传统的复苏里遐想盛唐
  
南石山村一带出土的唐三彩汲取了中国国画和雕塑的美感与圆润,把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运用到了极至。造型流畅,生动逼真,凸显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味道,为了重现这种古老的艺术,南石山村的艺人开始了仿古唐三彩的生产。如今这里烧制唐三彩的工艺和釉料跟唐代的一模一样,产品也都是高仿唐三彩,满足了世人收藏和鉴赏古老艺术品的心理。
 
但不管怎么说,在外界看来,仿古做出来的只是文物赝品,它在今天能够成为一种产业受到推崇,并且做到风生水起,也是很让人玩味的。
 
洛阳首家涉外唐三彩研发和生产基地“唐宝斋”的负责人说:“收藏爱好者看重的是仿制品的工艺,而这种工艺传承的是中国古老的陶瓷烧制艺术。”
 
利用传统工艺仿制出来的唐马、骆驼和唐女俑,是最真实、也是最具美感的唐三彩。比如载物走驼唐三彩,造型上跟洛阳博物馆和陕西博物馆收藏的文物非常接近,驼峰一左一右,仿佛骆驼走路时摆动的样子,让人非常惊讶造型师准确的洞察力。
 
唐马也叫三彩马,形体高大,尾巴短小,据说造型来自唐代最优良的战马。唐朝鼎盛时期,四方来朝,当年的西域、吐蕃、突厥等向中土进贡了大量品种优良的战马。外马的涌入带来的优秀基因,也让本土的战马品种得到改良。出土的唐马看上去均是体形矫健、骨骼粗壮,马鬓也修剪成了当时的官样。更有意思的是,三彩马眼部通常是三角形或者圆睁的,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在倾听远处战马的嘶鸣。当然,除了用这些细部的刻画来显示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韵味外,唐马龙腾虎跃的姿态也被刻画得生动逼真。
 
仿古“国宝唐三彩”
而在唐女俑身上,也印证了唐代社会的审美情趣。唐代人们以胖为美,唐三彩中的女俑都是丰腴的,面如满月,丰润圆胖,却不失内在的秀气。无论是身着黄色长裙的女俑、靓装骑马的女俑、还是抱狗的女俑和吹乐的女俑,无不让人体察到大唐时期丰富的人文生活和妇女真实从容的内心世界。
 
在南石山村出土的唐三彩陶器中,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躲在邙山一隅的南石山村,正好以其地下丰富的唐三彩珍藏,和惟妙惟肖的传统仿古工艺,见证了唐三彩没落和复苏的过程。
  
“馒头窑”的兴起
  
据孟津县志记载:在1920年前后,南石山村有7位民间艺人,分别是高松茂,高松深,高松录,高松青,高相儒,莫裴庄和高成汉,他们是南石山村最早制作仿古陶瓷的艺人。
 
解放以前,在南石山村附近挖古墓的比较多,在你争我夺中出土的陶器通常是残缺的,这7位民间艺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帮人们把损坏的东西修复。后来,熟悉了唐三彩工艺的艺人开始复制。最早是陶塑艺人高良田,他在自己多年修复古唐三彩的技艺上,成功复制出唐三彩,此后,这种用小手工窑烧制唐三彩的工艺,开始成为高姓艺人的家传秘技,在高姓家族之间流传。
 
在高家的7位老艺人中,绰号叫“机器人”的高松茂复制能力最强,一件出土的东西,经由他的手一夜工夫便可复制出来,且难辨真伪。据说为了验证自己的仿造能力,高松茂曾经把仿制品交给古董贩子,结果真的被对方当宝贝买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