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陶瓷 >

仿古“国宝唐三彩”

2010-05-10 11:1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向阳
南石山村一带出土的唐三彩汲取了中国国画和雕塑的美感与圆润,把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运用到了极至。这里烧制唐三彩的工艺和釉料跟唐代的一模一样,产品也都是高仿唐三
仿古“国宝唐三彩”
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腹地的南石山村是仿古唐三彩的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市场的90%。今年盛夏时节,本文作者专门拜访了这个地方。南石山村烧制唐三彩的工艺和釉料跟唐代的几乎一模一样,有些仿制品经过做旧处理后,跟在地下埋了一千多年、刚被挖出来的唐代三彩放在一起,连文物专家都难分辨其真假。
  
车子穿过洛阳市郊的朝阳镇,拐进南石山村,路边的仿古唐三彩广告开始映入眼帘。跟六七年前不同,原来街两旁摆满战马女俑的景象不见了。来自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部门的消息说,这些年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仿古唐三彩生产的保护力度,以使它们重新回到尊贵的收藏行列,那些粗制滥造的灌浆仿制工艺品,彻底销声匿迹。这样一来,这个坐落在邙山腹地安静村落的古老陶器生产基地,也没有了外界纷繁杂乱的侵扰。
 
南石山村隶属孟津,距离洛阳市区七八公里,从风水学上说,这个村庄所在的邙山,是处水深土厚、环境幽美的宝地,被历代帝王和达官贵人看重,并且成为他们身后长眠之乡的首选。清朝末年,当地的人们在邙山腹地耕作犁地时,经常会翻出零碎的陶器,以为这些只是普通的陶器随葬品。没有人意识到,这些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唐三彩。公元1899年,清政府在勘探陇海铁路路基时,发现了大批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釉陶随葬器,当时国内著名的古器物学家罗振玉、王国维二位教授对其进行了考证,认定它们是唐代的随葬品。
  
重现在人间的千年奇迹
  
唐三彩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重视,并且很快身价倍增。一匹被盗出土35厘米高的唐三彩制品,据说如今在黑市上的价格可超过40万元人民币。不过洛阳北邙山一带的土地从此便再无宁日,南石山村的老人说,从那时至今,凡是能见到古墓的地方,都已被盗墓者挖得千疮百孔。
 
让人不解的是,在这种具有千年历史的铅釉陶器出土之前,中国历代的史书典籍中竟然没有对它有丝毫的记载。清代以前的盗墓者只知道盗取墓中的金银玉器,对作为随葬品的陶器则弃之不顾,无意之间,倒给世人保存了名扬四海的历史奇迹。
 
根据文物学家的考证,唐三彩始烧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始烧于唐代洛州河治地带(今黄河和洛河一带),釉色以黄、绿、红三彩为主,世人遂称它为唐三彩。在南石山村出土的唐三彩,则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
 
仿古“国宝唐三彩”
其实,唐三彩不只有三种颜色,仿古唐三彩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杰出民间艺人高水旺介绍说,在盛唐时期蓝釉和黑釉都有,民间的叫法是“唐五彩”,不过,黑釉和蓝釉烧制工艺中所用的氧化钴,唐代并没有,要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今伊朗)进口,因而今天黑釉和蓝釉唐三彩出土的较少,非常珍贵。上世纪70年代在洛阳关林出土、号称中国马的勾头大马,就属于黑釉,它先是存放在洛阳博物馆,后来被调到河南省博物院,现在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