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壮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壮族三声部民歌

2009-12-11 17:05
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佚名
壮族三声部民歌源于南宁市马山县及周边地区,是广西壮族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劳动生产情感和文化智慧的结晶。

壮族三声部民歌源于南宁市马山县及周边地区,是广西壮族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劳动生产情感和文化智慧的结晶。据学者推断,壮族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在马山、上林两县交界处仍有艺人传唱。

壮族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欢、结欢等调。其结构为三个声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第三声部陪衬和声,三个声部都能突出和丰富主旋律,声部间互相协调,音调柔和,风格统一。歌词一般是五字四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有严格的腰脚韵。

壮族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人民的口头文学,表现的是壮族人民对宇宙自然的崇拜和信仰,颂扬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伪、恶、丑,渗透于壮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发展变迁无不带着壮民族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等社会变迁的烙印,体现着壮民族的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等文化特质,承载着区域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它对研究壮族文化习俗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完善和丰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