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古文典籍 >

《论语》中孔子话里的关中味(2)

2009-12-01 09:15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伍永尚
孔子把完全心悦诚服的样子叫“肫肫”。《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真诚的人依靠的是全部的仁爱之心。肫音“准”。“肫肫”用几句话似乎

孔子把完全心悦诚服的样子叫“肫肫”。《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真诚的人依靠的是全部的仁爱之心。肫音“准”。“肫肫”用几句话似乎很难说清楚。不妨举个例子:一位老人摔倒了,很多不相识的路人跑来搀扶他,帮助联系家人,老人激动地说:“他们肫肫儿都是好人。”有全都、恳切、诚挚、乐意等含义。关中话常用单字“肫”,如:“都说肉太贵,你不买肫人买。”是说甘愿买的人多的是。再如“娃娃乖了肫人爱”,是说好孩子大家都喜欢。

孔子把骂人叫“讦人”。讦音jié,方言音jué。《论语·阳货》里,孔子问子贡有讨厌的人吗,子贡说:“恶徼以为知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以讦为直者。”是说,最讨厌剽窃他人知识用来装扮自己有学问,也讨厌把盛气凌人当作勇敢无畏,还讨厌把当面骂人当作直言不讳。《汉书·赵广汉传》:“吏民相告讦。”颜师古注:“面相斥曰讦。音居乂反,又音居谒反。”关中人说“陕西地方邪,只说不准讦”、“要讲道理,嫑讦人。”“回去晚了怕我妈讦我。”古时“干”就是“犯”,以语(言)犯(干)人为讦。而有的字典里把同样的意思写作“撅人”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孔子

孔子把说错了叫“胡然”。《孔子家语》:“哀公问曰:‘绅委(衣)、章甫(帽)有益于仁者乎?’孔子作色而对曰:‘君胡然焉!’”意思是你说错了。《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政,胡然厉也。”指责当时的政局胡整的厉害。关中人常说“嫑胡然”,或“胡然啥呢”,都指不要胡说,在适当场合也是提醒对方别胡来。

孔子把巴结叫“狎”,《说文》:“狎,胡甲切。”即读哈。《孔子家语·三恕》:“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过分的亲近反倒失敬,过分的庄重则感不亲。关中人把过分的亲近叫“狎巴”,即巴结。《战国策·赵策四》:“公之客独有三罪:望我而笑,是狎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背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今人写作“哈巴”,辞不达意。远古无“哈”字,《康熙字典》有字,读音为呵、歃、合等,读hā 是近代的事。今天所说的“哈日”、“哈韩”中的“哈”本应是“狎”,有崇拜、模仿之义。其实,“狎”在古代是指狗的习性,《说文》:“犬可习也。”狗用摇尾巴和舌头舔来讨好主人,称之为“狎(哈)巴狗儿”。这是狗的第一个习性,讨好。狗的第二个习性是“骚”,下流。交配不避人,说它“不知羞”,用此比喻品行不正的人。古代把嫖客叫狎客。《尚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狎鄙。”孔子《论语·季氏十六》:“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胡铨《上高宗封事》:“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烈女传》里说的“狎徒”,和陕西人骂轻慢不正派的人是狎人、狎倯、狎货、狎东西、狎胚子是一样的,引申为做坏事的人。说谁“狎的很”,就是捣蛋、下流、放荡不羁。

孔子在《系辞》里写了许多有关“象”和“况”的文字,而关中人把两个字一起用,为“象况”,表示状况。如“看象况”、“没象况”等。“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凶吉。”“观象”就是关中人说的“看象”,就是看情况。关中人说“看象着办”,就是根据情况而定。象的改变叫“变象”。《系辞》:“八卦以象告。”所以“变象”亦作“变卦”。如“你同意的事咋又变卦了”。“观象”后识别分析情况的过程叫“识象”。陕西人说“看你识象不识象”,就是能否看准情况,引申为自知之明。“识象”以后,又有两种请况,一种是有希望,即“有象”。如“我看这门亲事还有象”。一种是没有希望,即“没象”,就是《系辞》说的:“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象”的象征(象的征兆)意义博大精深,变化莫测。“没象”也指无法估量,引申为无法形容,就是关中人所说“好的没象”、“坏的没象”。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