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为何古代的“官”有着胜过神明的威势与富贵

2011-04-20 10:22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王毅
更惊人的是:如此建构仍不足以将“官体制”尊奉到足够崇高的程度,于是第二年朱元璋再次立法,要求各府、州、县城都必须建立城隍庙,并详细规范:从每处神庙的建筑规模、建筑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第14期 作者:王毅(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原题为:为什么“官”胜过神明

   2010年12月6日下午1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嵘教授发出一条“微博”,立时引起网上围观,一小时内被转发近两千次,并被网友评为当天“最给力微博”。这段文字是:
 
    有一个任省级官员的同学,一次与我谈心里话说:兄弟,你总批评我们这些当官的拼命往上冲。这是因为你没有当过官,不知道当官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让人非常受用,就是不贪污受贿,那种前呼后拥,指点江山,有什么事给个眼色就有人办等等官威,也让人感到此生没有白过。而官越大,这种感觉就会越明显。

    此微博又引发网友抒发各自感受的热潮,迅速涌现大量“于建嵘体”段子,比如:

    有一位老爸是李刚的同学,一次与我谈心里话说:兄弟,你总批评我仗着我爸是李刚,嚣张跋扈,这是因为你没当过李刚的儿子,不知道当儿子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让人非常受用,就是不杀人不犯法,那种前呼后拥,横冲直闯的感觉,也让人感到此生没有白过。当李刚儿子的时间越久,这种感觉越明显。

    有一个搞拆迁的同学,一次与我谈心里话说:哥们,你总批评我们这些拆迁的手段毒辣,那是因为你没去拆过迁,不知道拆迁的感觉,那种感觉真的很让人非常受用,就是不拆迁,那种全副武装,威风八面,让人听了拆迁两字都觉得浑身冰凉的得瑟感,也让人感到此生没有白过,而拆得越多,这种感觉越明显。

   于是就有个需要解说明白的关键问题:为什么在大家身居其中的社会环境里,“官威”、“当官的感觉”、甚至辐凑于官员身边沾几分鸡犬升天的荣耀,都如此诱人、甚至成了世人竞相追捧的人生终极价值?

   朱元璋立法宗旨:“官体制”比神明更崇高

   中国周代以后官制的变化漫长而复杂,所以完整梳理“官威”的历史需要专门的学术工作。但如果着眼于对今天影响最大的方面---“官本位体制”与“中国走出历史三峡”究竟是什么关系?则本文可以做一个尽量简明通俗的回答。

   我们对“官威”的理解不妨从朱元璋的一套法令谈起,选择这里入手是因为到朱元璋时代,中国传统政体已高度成熟,其一系列特征充分确定。

   来看这个经典的法案:

   《明史·礼志·三》记载,朱元璋在刚坐稳皇位的洪武二年(1369)颁布法令,命令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城隍庙(民间信仰认为城隍神掌管地方各类具体事务),一律要遵照皇权国家行政系统中的京、府、州、县四级分等,对这些城隍神分别封授王、公、侯、伯,即由正一品至正四品的官爵---即是说,地方神碉的庞大谱系、千百位神明的品级地位,都必须完全依照国家官制系统这个“模本”而设置(参见图一)。

   更惊人的是:如此建构仍不足以将“官体制”尊奉到足够崇高的程度,于是第二年朱元璋再次立法,要求各府、州、县城都必须建立城隍庙,并详细规范:从每处神庙的建筑规模、建筑群平面布局,一直到神庙里桌椅几案等诸多家具的规格式样,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完全依照同级官府衙署的等级标准而逐一配置造办。(见乾隆官修《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九)

    从制度学角度看,社会文化诸多分支(比如宗教形态和国民信仰等等),它们必须一丝不苟地遵守和复制“官体系”之中一切或巨或细的规范,甚至动用立法而对这套尊崇和复制工程予以最强力保证,这非常值得留意,因为从古到今世界任何其他地方,恐怕再难看到如此严格彻底把“官体系”作为庞大社会形态之“母本”的制度建构方式了!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