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中国军事地理大棋局中的博弈(2)

2010-09-09 10:13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饶胜文 沈伟烈
陕北,中国革命的政治主题在地理上的交会点和落脚点 1935年6月,会师后的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的领导人们终于坐在川西北的根据地上讨论新的根据地的
陕北,中国革命的政治主题在地理上的交会点和落脚点
  
1935年6月,会师后的红一、红四两大方面军的领导人们终于坐在川西北的根据地上讨论新的根据地的问题。此时,在大家讨论视野中的地域却是川陕甘。根据这一远景,在敌人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西北,先立足甘南相对比较富裕的洮河夏河流域,积累壮大力量,尔后,南可向四川发展,北可向关中发展,赤化整个西北,进而争取全国性胜利。
 
对于怎么样去创立这个跨有三省的根据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与张国焘之间是存在着分歧的。毛泽东重在北,而张国焘重在南;对于今后向北的发展,毛泽东主张东进,张国焘主张西进。
 
随着中央红军渡江后向北进发,毛泽东逐渐将目光投向北方去展望中国革命的未来。在探索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个因素是其重要的考虑。
 
一是如何始终面向中国地理棋盘的腹地,不让红军因暂时的困难而被逼到边隅。毛泽东看到了川康边的局限。那里道路狭窄,人口稀少,给养也很困难,一旦国民党军封锁了红军北上之路,红军有可能被困死在川康地区。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实现北上抗日的目标。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靠近苏联边境,打通国际联系通道,争取获得苏联的援助。
 
这三个因素在地理上意味着三个主要的方向。推翻国民党统治意味着面向内地,面向国民党统治的重心东南,抗日则意味着向东,靠近苏联则意味着向北。意味着三个不同方向的这三个因素最终将使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落脚在中国地理大棋局的交会点:陕北。
 
在中国军事地理棋盘形格局的四角中,陕北处在与国民党统治重心的东南成对角的位置上,远离国民党统治的重心,也有利积累壮大力量。从这时候起,一直到解放战争的中期,陕北一直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棋局的变换
  
近30万红军先后踏上征程,以转战数万里的大搏杀,从靠近东南国民党统治重心的江西,经由大西南,一直到位于西北的陕北,成功地实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全国人民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中,不得不停止“剿共”,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大西北站稳脚根。
 
蒋介石虽然没能达到消灭红军的目的,却不是全无“收获”。他借“追剿”红军,削弱了西南的地方军阀,将他的势力伸进了原本铁板一块的大西南,实现了战略纵深的有效延长。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在战争的最初阶段,蒋介石丢失了他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基础——东南富裕之地,国民党政权迁移到他经由“追剿”红军而经营好的后院大西南。
 
至此,棋局发生根本变化。在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联手,—个以大西南为根基,一个以大西北为基础,共同对付从东面来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军事地理的大棋盘上,演绎出另一幕辉煌而又艰苦卓绝的搏杀。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