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常识 >

“和谐”的文化渊源(2)

2009-08-14 11:37
来源:一元一 作者:佚名
孔子是上古文献的整理者,孔子之前的古文献很多是经孔子整理之后流传后世的,因此,《周易》中的和谐思想内容与孔子“和”的思想内容颇有相通之处

孔子是上古文献的整理者,孔子之前的古文献很多是经孔子整理之后流传后世的,因此,《周易》中的和谐思想内容与孔子“和”的思想内容颇有相通之处。孔子的和谐思想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落实到礼治秩序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反对人类竭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界索取。孔子把人类和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正确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和谐”也是认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孔子在整理上古文献的过程中,提出了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他主张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过犹不及”。孔子主张恪守“中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德刑并用”,“宽猛相济”,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和谐”是如何产生的?老子对此有一番阐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阳阴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则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说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世界上万事万物就是在这种和谐——变化的振荡中前进发展,和谐就是这么形成的。

(责任编辑:圣叹)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