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中国古陶瓷贵得有道理

2011-07-21 17: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梁婷 实习生 王艳
李名宴是国内陶瓷鉴定界的大家,从19岁考上北京大学后,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事陶瓷鉴定研究,著作等身。

李名宴是国内陶瓷鉴定界的大家,从19岁考上北京大学后,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事陶瓷鉴定研究,著作等身。上周,他来深为由深圳文交所和深圳市德义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办的“赏珍轩藏瓷:康、雍、乾彩瓷——文博会特展”的展品进行评鉴,在现场与记者分享了许多鉴定心得和古陶瓷轶事。
 
“天价”古董贵得有道理
 
当下,中国瓷器已经成为世界收藏热点,屡创出天价,也让许多藏家、投资人趋之若鹜,但也有许多人因此交出了高额“学费”。
 
在现场,赏珍轩主人郝子明拿出新“淘”回来的清代青花瓷器请李老鉴定,李老现场“支招”。他告诉记者,鉴定古陶瓷是一门科学,官窑瓷器的众多工艺细节,是现代作假不可逾越的鸿沟。比如在工艺方面,清代官窑工艺十分精细、一丝不苟,在制作方面,无论是分段制作还是后期粘贴、打磨,官窑都不可能有一点拼接的痕迹。而在书画艺术水平方面,官窑的画匠都是当时知名的书画家,没有一丝败笔,书画上的艺术造诣也是现代不能模仿的。还有在胎质方面和历史沉淀方面,现代造假方式都会有不少破绽。
 
谈到陶瓷古董屡屡被拍出天价这一现象是否正常时,李老给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非常正常。”他说,瓷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追求和精巧构思,是很具有民族性格的东西。“过去中国古瓷器在国际市场不值钱甚至等而下之,是因为中国没有国际地位,现在中国扬眉吐气了,价格当然应该涨。外国人一幅油画都能卖几千万美元,中国瓷器卖个5亿、10亿人民币一点都不贵。”
 
乾隆曾卖过瓷器
 
李老对古瓷器历史掌故和渊源如数家珍,他一兴起便抖出了许多“包袱”:“雍正的弟弟组织工匠‘自主’炼出了珐琅彩。乾隆曾把自己的瓷器卖给皇宫里的大臣们,很惊讶吧?”
 
宫廷瓷器讲求高贵精美,民窑瓷则注重朴实耐用。李老认为,陶瓷工艺主要是由宫廷推动发展的。因为皇宫烧制瓷器有专门的御窑厂,原料和技术都严格保密。只有当皇帝兴起,突然要求大量生产某种瓷器时,民窑才有可能分享到御窑厂的工艺。这时民窑便可得到皇家在烧制工艺、原料乃至经费上的支持,完成皇帝“钦宪”的任务后,民窑可以继续生产该种瓷器,只是不能有题款。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