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关键字:
一元一国学网 > 专家专栏 > 专家言论 > 南怀瑾 > 南怀瑾大师讲《中庸》(第二辑下)(2)

南怀瑾大师讲《中庸》(第二辑下)(2)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南怀瑾  点击:
所以,孔子说: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一个人有了学问,真有学问的又非常平常,非常平时,平淡。有了一点才气的,聪明点,一定古古怪怪的。这种
 
所以,孔子说: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一个人有了学问,真有学问的又非常平常,非常平时,平淡。有了一点才气的,聪明点,一定古古怪怪的。这种人后世有述焉,后世在历史上,文学上都有名,可是不是正道,孔子说:吾弗为之矣,我决不干。此所谓孔子,在一般人都为名利。比如晋朝的袁宏:不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人总要在历史上留名,不留芳百世,给人家骂几千年也是出了名。这样素隐行怪,孔子说,这样我是不做的,我决不做。这是一种典型,一种规范。第二种好一点,一辈子也努力于道德,努力于学问,年青力志来修行,遵道而行,处处学规矩。可是学了半天,三五十岁,四五十岁了,也修不成功什么一个果呀,水果都修不成一个,他就半途而废了,就不干了,就变了。这样的人有始而无终,不可以,孔子说,我,在我个人,决不这样,也不做。那么真正一个人,所谓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学者,受过教育的,应该怎么做个人,依乎中庸,就是随时为道。
 
一切的学问,为达到内养,内性的,道的境界,必须要依乎中庸。在内念念不离修道,念念不离道德,遁世不见知而不悔,那是一辈子隐着,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你,谁都不了解你,也没有人知道你有道德,有学问。在易经上换一个字遁世不见而不愠,不烦闷,决不烦闷,也是孔子说的。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你,自己不悔,用的已经很好,不过易经上,孔子叙述原文更好,无愠,没有烦恼。所以,我们看孔子的修养,看他的学识,论语的一篇也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没有一个人了解你,但是不怨天不忧人。不愠,不烦闷,觉得我是怎么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都不了解我,看到人眉头就皱起来:你们这些笨人,我是当代的圣人,我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人不知不愠,没有烦恼,才够得上教育完成一个人,受高级教育完成的人。不愠这两个字,我十几年前到日本,同一个教授,我问到大战以后,你们在学术上的变化,他就拿起笔写“愠人很多”,他是个老教授中文很好,我们两个对看一下,笑一笑。愠人,心中不平的,本事没有多大。愠人很多,真正的修养遁世不见而不悔,孔子加一个结论:唯圣者能之。真正有内性修养,,有内性修道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内性修道而如何呢?平凡而平淡。自己觉得比任何人没有了不起,这样才做到了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完全是个人。学问之道在此。这一节连起来说明一个人学问,道理,修养有成就的一个规范,标准。
 
下面就讲道的境界了: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哉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个地方是真正的中庸。中庸这本书,子思注,全书著述孔子的学问,道德,学术思想,建立这个中庸的名称。中庸是天下之大本,中庸的道理,讲的是形而上的道体,与发挥人格的行为真正的作用,道德的用,整个合起来叫中庸。实际上,这个道,体在哪里?比如佛家讲明心见性,本体叫真如,体在哪里见?你去找一个体,不但一辈子找不到,学佛的人由凡夫到成佛要经三大阿僧衹劫,八大阿僧衹劫你也找不到。体在哪里?体只有在用上见,体在万有之相上见。换句话,这个道体在哪里?万有的相,就是道的相,万有的用,就是道的用。体在相,用,中,离相用以外另外有个体,这个体也是相,也是用。所以,孔子在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的名词,形而上是出在易经的,孔子说的,西洋哲学翻过来叫形而上,就是孔子一句话。这个道的体在哪里? 
分享 |
相关标签:    更多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Copyright © 2006-2019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一元一国学网 www.yiyuanyi.org 版权所有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 E_mail: kf@yiyuan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