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

紫砂壶:紫砂泥土蕴乾坤

2011-06-21 14:5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王旭烽
在宜兴,从事紫砂制造业的人们在此子承父业,徒承师业,代代相传,不像历史上许多精美的瓷器,制造者如神秘的过客,一闪即逝,无影无踪。

  茶壶的功能,本为蓄茶,然而所蓄之茶,早已不单为人的生理解渴,而更多地则作用于精神的滋润。那盛茶的器皿,自然在这样的理念统领下,在艺术的圣殿登堂入室,安身立命了。紫砂壶就是在这样的审美理念下诞生的。它是江南的风物,更是中国的美器,乃至于人类创造的瑰宝。


  紫砂在原材料上基本垄断于江苏宜兴,民间传说有个异僧来到当地,喊着:买富贵土,买富贵土!大伙儿都笑他,那僧人说:不想买贵,买富怎么样?就带着村民找到了紫砂矿,挖出来一看:哇!真是五颜六色,灿若云锦啊,紫砂矿因而又被当地人称为五色土,富贵土。


  紫砂泥属于高岭土-石英-云母类型,它的特点,一是可塑性强;二是干燥收缩率小;三是可以单独成陶,不需再有配料,四是无需施釉,人用的时间越长,越有光泽。而它的类型也很丰富,首先当然是紫泥,但也有绿泥、红泥。至于工艺,用简练的话说,只有四个字:巧夺天工。


  这样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情况,与陶瓷的四面开花完全不同。在宜兴,从事紫砂制造业的人们在此子承父业,徒承师业,代代相传,不像历史上许多精美的瓷器,制造者如神秘的过客,一闪即逝,无影无踪。


  北宋文人梅尧臣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也是关于紫砂的最早记载。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一座宋代古龙窑,已具备了紫砂陶器的雏形。元代有了与茶有关的紫砂器皿的记载,明代真正的紫砂茶壶出现,紫砂的兴盛时代到来。


  与茶禅一味相对应,紫砂壶的诞生也与僧人、寺庙有关。明代宜兴有个金沙寺,寺中有个沉静好学的僧人,向紫砂器匠学习了制作陶器的技术,就用手工捏造的方法,制作出了第一把紫砂壶。恰好当时有个读书人吴颐山寄居在寺内,他有个书童叫供春,伺奉主人之余,就从寺僧那里学得了制壶的手艺。供春到底是伺候读书人的,便沾着灵气,他制的壶世称“供春壶”,就从实用走向了审美,从一般手工艺品变成了精致的工艺美术品了。后人就把他奉为紫砂壶艺术的开创者,吴家后人吴梅鼎在他的《阳羡茗壶赋》中,给他家的这位奴仆定了一个很高的艺术之位:陶壶之鼻祖,天下之良工。


  明代嘉靖之后的五十年里,紫砂工艺基本上是在为后来万历时代紫砂艺术百花争妍的春天拉开序幕,而从明万历到清干隆的一百多年,则是紫砂艺术的黄金岁月。


  紫砂壶发展至今,经过艺术加工,从造型上说可分成三大类:一是光货,也就是光器,是以茶壶器型为代表的,根据几何形变化而来,素雅端庄,洁净深沉,是传统精神中的“正宗法祖”。二是花货,也就是花器,取材于植物、动物、器物和人物的造型,注重精气神韵,神形兼备的艺术特点。三是筋囊货,也就是筋纹器,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体分为若干份,把筋纹纳入设计之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之美。


  试想一下,世界上有多少把紫砂壶是从未接触过茶水的啊。它们是永远的处女,并且越老越值钱。明代人们对紫砂壶的崇尚就已到了狂热的地步。张岱曾记文说: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 …


  紫砂艺术领域,可谓巨匠辈出,可圈可点的说几个,初有时大彬,他和他的两个高徒李仲芳、徐友泉,构成紫砂三大妙手。到干隆年间,又一颗巨星升空,那便是可与供春、时大彬齐名的陈鸣远。如果后来不曾出现被称之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陈鸣远就几乎成为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陈曼生作为一个文人的介入,使一种叫作曼生壶的紫砂艺术品诞生于世,也同时诞生了书画家和壶艺家的合作模式。从曼生壶开始,书法和绘画成了紫砂壶的主要装饰。


  与此同时,宜兴壶艺家邵大亨出现了,邵大亨的作品重新强化紫砂艺术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形式完整,功能适用,技巧深到,遂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清末的最后一位制壶大师,人们认为,非黄玉麟莫属。而当代的紫砂大师中,顾景舟可谓一代宗师。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