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天下第一塔千年无匹 仅存留十多年(2)

2011-07-19 10:47
来源:大河网 作者:姚伟
随后,拓跋珪和他的儿子拓跋嗣,先后征召高僧,在平城(今大同)兴建了一些佛寺,并令沙门敷导民俗。北魏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他们不只是在引入一种


  随后,拓跋珪和他的儿子拓跋嗣,先后征召高僧,在平城(今大同)兴建了一些佛寺,并“令沙门敷导民俗”。北魏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他们不只是在引入一种宗教,更是在吸纳宗教中包含的众多文化因素。这种意图,使佛教向民间渗透,拓跋鲜卑的宗教信仰开始转变。后来佛教渐成北魏主流信仰,皇帝多次下令禁绝萨满教,这种转变意义非凡,由于信仰与汉人相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减少了阻力。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信仰的转变,鲜卑人汉化几乎不可能。

  不过,佛教在北魏的传播过程很曲折。从拓跋珪到拓跋焘,对道教更感兴趣,“皆好黄老”,对佛教并无深入了解,很可能当做一种道术来看待。这种取向,最终导致一场破击北魏全境的灭佛运动。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聚众反魏,有众十余万人。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在长安一寺院歇马时,偶然发现寺中藏有大量兵器,怀疑僧人与盖吴通谋,下令搜查,查出大量官民寄放的钱财以及和尚与豪门贵妇偷情的密室。太武帝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此时,极力反对佛教的大臣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下诏诛杀长安沙门,“焚破佛像”,随即令各地“一依长安行事”。一时之间,举国风声鹤唳。

  此时佛教影响已深入北魏上层,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笃信佛教,竭力延缓诏令,使众多僧人有时间逃匿。即便如此,北魏佛教也遭到重创。

  历史上诸次灭佛,都是“人亡政息”,下令灭佛的皇帝去世后,灭佛运动即告中止。拓跋焘去世时,拓跋晃已先他而去,但接班的文成帝对佛教十分重视,“天下承风, 朝不及夕, 往时所毁图寺, 仍还修矣。佛像经论, 皆复得显”。此即所谓“太武灭佛”、“文成复法”。

  文成帝在位期间,任用高僧昙曜大举开凿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伴随一座座高大奇伟的佛像出现在世人面前,佛教信仰日渐深入人心,从此,北魏人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佛教造像之中。

  献文帝拓跋弘(即孝文帝拓跋宏之父)“敦信尤深, 览诸经论”,实行崇佛政策,在他和冯太后的影响下,孝文帝自幼信奉佛法,亲政之后,他深研佛教义理,与高僧交往密切,在平城和洛阳兴造佛寺,招揽高僧,全面制定僧制,促进佛教有序传播,使平城和洛阳先后成为佛教中心。

  迁都洛阳时,“代都(指平城)僧徒与都俱迁”,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和尚,叫做跋陀(即佛陀),此人“有道业,深为高祖(即孝文帝)所敬信”。

  跋陀“性爱幽栖”,嫌洛阳太吵闹,“屡往嵩岳,高谢人世”,于是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庙,因位于少室山下密林中,名之为“少林”,此即今天的少林寺。

  孝文帝另一开创,是下令在伊阙开凿古阳洞,后来北魏皇帝、大臣在这里大举开山造像,是为龙门石窟。

  我的同事齐岸民、于茂世先后专题写过少林寺和龙门石窟,这里不再多说。

  永宁寺塔千年无匹

  孝文帝之后,“佛法经像,盛于洛阳”,盛名之下,亚洲各地的和尚“咸来辐凑,负锡持经,适兹乐土”。外国和尚来得太多了,宣武帝不得不专门给他们建造了永明寺。这寺有房舍1000多间,最多时住了外国和尚3000多人。有学者认为,这些人可能不全是和尚,还有景教(基督教教派)传教士等,当时的洛阳人分不清楚,一概称之为外国和尚。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