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品水浒:三娘难比潘金莲(二)(2)

2009-05-20 11:2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武大郎要是叼走羊肉的癞皮狗,王英就是插上鲜花的臭狗屎,更加等而下之。两个确实是狗与狗屎的档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厮“五短身材,一双光眼”

武大郎要是叼走羊肉的癞皮狗,王英就是插上鲜花的臭狗屎,更加等而下之。两个确实是狗与狗屎的档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厮“五短身材,一双光眼”,外表比武大郎强点有限,人品却是万分的下作,更加不堪:

天青衲袄锦绣补,形貌峥嵘性粗卤。

贪财好色最强梁,放火杀人王矮虎。

不打折扣的极品人渣,江山甚至要怀疑,说他是人渣是不是对“人渣”这个词的侮辱。在“替天行道”的光辉旗帜下,以崇高的革命需要为名义,用组织决定的庄严形式,上演了一出扈三娘下嫁王矮虎的人间悲剧,这不仅是对潘金莲下嫁武大郎的悲剧的摹仿,更是超越,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概向张大导演致敬。

这两场爱情悲剧,潘金莲的版本,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是一个烈性女子为自尊自重付出的沉重代价;扈三娘的版本,完全就是在情理之外了,宋江贪恋佳人的丽容,她没有错,李逵板斧屠庄灭门,她也没有错,一个柔性女子,却要承担邪恶势力作恶的后果,天底下没有道理的事情莫过于此。扈三娘在经历家破人亡的痛苦后,还要再被迫嫁给色狼,悲情指数满格,远远超过潘金莲,更是悲剧的悲剧,悲剧的平方。这,就是伟大的梁山,英雄的宋江的杰作!

爱情的悲剧,要说美丽是一种错,实在是无力的开脱,真正的原因是大宋社会和梁山土匪的邪恶,见不得人世间有美丽、善良、幸福和快乐。

三 抗争  

  无论潘金莲在向主人婆告发的时候想没想到后果,残酷的现实都摆在她的面前,身矮貌丑人窝囊的武大郎成了她的合法丈夫,她要与这个男人朝夕相处,厮守一辈子,直到她死去或者他死去。武潘氏,武潘氏,她的人生真是无盼的事了。潘金莲低头认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武大郎安心的过着日子,等待岁月流逝,默默的任凭青春老去。水浒书上说潘金莲“为头的爱偷汉子”,是毫无根据的抹黑,之所以有一些地痞无赖在她家门口留着口水大唱“羊肉歌”,是因为武大郎软弱无能好欺负,并不是潘金莲美貌风流好勾引,结果也是武大郎搬家躲避,而不是潘金莲红杏出墙。“常含着雨恨云愁,暗藏着风情月意,拘束得燕懒莺慵,勾引得蜂狂蝶乱”,是同样的不实之言。潘金莲忧愁多欢笑少,合情合理,说她勾引男人,则无凭无据,信口开河罢了。别的男人觊觎潘金莲的美貌,身为老公的武大郎不能阻止避免,却把责任都推到她的头上,只能让人更加鄙视,更加同情潘妹妹的悲剧。

  潘金莲的一颗心在日复一日的沉寂中慢慢死去,这时武大郎的弟弟武二郎走进了她的世界,“原来武大与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曾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猛虎,英勇非凡,威名远扬,人称“打虎武松”,当之无愧的“十大杰出青年”。这兄弟二人一个集天地精华于一体,一个聚人间糟粕于一身,天差地别,好比珠穆朗玛峰巅与马里亚纳海沟的比较。武大武二两个站在一起,对比更强烈,反差更明显,真是英雄更英武,狗熊更窝囊,潘金莲死水一潭的心中也起了波澜:“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不像人,七分倒似鬼,我直恁地晦气!”人比人,气死人,潘金莲对自己的命运更加不满,怨恨上天不公。一个天天窝头咸菜还吃不饱的穷汉,突然见到摆满山珍海味的满汉全席,能不食指大动?男喜美女,女爱帅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潘金莲对武松产生了爱慕之心。

  武家兄弟分别一年有余,在街头重逢,当然欢喜不尽,武大请弟弟到家里饮酒叙旧。潘金莲早听说过武松打虎的先进事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万人崇拜的英雄偶像,瞻仰他迷人的风采,越发的喜爱,此时的潘妹妹,活脱脱就是一个发了花痴的小女子,小心眼里拨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甚至开始幻想着能够和武松成就一段郎才女貌的美好姻缘,真是可怜可爱又可笑,可口又可乐。

  潘金莲痴心一片,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竭力邀请武松搬来和哥嫂同住,殷切之情,溢于言表,由不得武松推却。能和心意中的男子汉同处一个屋檐下,潘金莲“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全心全意为武松服务。早早起来“烧洗面汤,舀漱口水”,等武松考勤点卯过后,“安排下饭食”,再“双手捧一盏茶递与武松吃”,服侍得无以复加。潘金莲天天“顿羹顿饭,欢天喜地,服侍武松”,充分发扬了公仆服务主人翁的优良传统,并无半句怨言与丝毫懈怠。看到武松吃下自己亲手烧的菜后的表情,望着武松早晨上班时离开的背影,潘金莲的心里充满了喜悦甜蜜,原来小女人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简单。这是她一生中难得的一段有开心笑容的岁月。潘金莲操劳饮食,体贴入微,一腔的柔情蜜意,全都倾注在打虎英雄的身上了,她爱上了他,可他爱她吗?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