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百年中国从“头”到“脚”的革命 (2)

2011-04-15 10:5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佚名
查妇女缠足,环球所无,陋习相沿,久为诟病,夷考载籍,五季两宋之间,此风虽炽,不过乐户散坊,资为观美,而良贵胄,习尚仍殊,顾以禁令未严,遂


  查妇女缠足,环球所无,陋习相沿,久为诟病,夷考载籍,五季两宋之间,此风虽炽,不过乐户散坊,资为观美,而良贵胄,习尚仍殊,顾以禁令未严,遂至流为恶俗。习非胜是,举国靡然,微独于人道有伤,抑且开种弱之渐……


  国人缠足的积习犹深,劝禁妇女放足绝非易事。“何止有哭有笑要死要活,缠了放放了缠,再缠再放再放再缠。那时候的人,真拿脚丫子比脑袋当事儿。”(冯骥才《三寸金莲》)


  到1928年,南京民国政府再次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令各地妇女缠足者务必解放之,并分别对十五岁以下,十五岁至三十岁和三十岁以上妇女做出不同的放足要求。民初,一方面“天足会”、“放足会”在各地活跃,呼吁放足;另一方面,女人们的脚也被缠缠放放,各式各样,故有关于脚的各式新名词流行,什么缠放足、复缠脚、天足、假天足、半缠半放脚等等。


  和男人的发辫一样,要根除这千年陋习真是困难重重。1928年南京的民国政府同样又一次颁发《禁蓄发辫条例》,措辞更严厉,处罚也更加具体。


  值得注意的是,从1912年至1928年,民国政府就这一“头”一“脚”的法令措辞逐步升级,从“劝诫”、“劝禁”到“禁止”、“禁令”便可见一斑。陋习如此难以割却,不能不令人惊愕。国人心理上的封建辫子和缠足意识远比想象的更为顽固。严复曾言道:“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好古而忽今。”以后的五四运动表明辛亥革命是一场远未完成的革命,新政权的建设者们要割除封建主义的“辫子”,远比赶走一个皇帝要困难得多。
 

  譬如,民初最有名的两根辫子:军阀张勋,人称辫帅;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前者以留辫为标志,结集保守势力拥护复辟,是民初不识时务的保皇党。后者是学识渊博出入北大的文化怪杰,当他拖着那根灰白辫子走进教室遭到学生们的哂笑时,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却正色道:我固然脑后留有辫子,但你们的脑子里是否还留有辫子呢?(大意如此)此言既出,全场愕然。


  辜鸿铭于1928年4月带着辫子离开人世。那年的9月,《申报》公布了一项在北京的调查结果,北京地区尚存男人辫子4689条。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