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上下五千年 >

元宵彩灯——白天不懂夜的美(2)

2011-02-15 15:17
来源:中华遗产 作者:刘尧晔 舒坦
一年只有三天的夜生活就能催生出如此精湛的工艺技术吗?这只能归功于皇帝的喜好。通常而言,民间灯彩艺人的活计均是传自宫廷匠人,由宫灯制作的精

  一年只有三天的“夜生活”就能催生出如此精湛的工艺技术吗?这只能归功于皇帝的喜好。通常而言,民间灯彩艺人的活计均是传自宫廷匠人,由宫灯制作的精湛工艺结合地方特色手艺,融合发展,才有了多姿多彩的灯彩艺术。

 

  到了宋代,不但灯彩技艺达到一个高峰,灯节所开放的“夜生活”也更热闹了。

 

  有关宋代名相司马光有这么个故事,说这年正月十五之夜,他见妻子盛装打扮准备出门看灯,便道:“家中点灯,何必出看?”他的夫人很有趣,回道:“兼欲看游人。”司马光听到这个答案对曰:“某是鬼耶?!”如此幽默的回答也没能阻止夫人外出看灯的脚步。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灯会这么吸引这位高贵的宰相夫人?

 

  如果说隋唐的元宵活动记载多着眼于公卿贵胄的话,那么宋代的元宵节则在统治者的带动下更激发起全民的兴致。宋代统治者的元夕观灯游赏活动不再像前代那样,为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增添了观风俗知盛衰的意图,表现出与民同乐的姿态,正所谓:“观风重令节,与民乐盛际。”无怪宋人颇以“国朝上元节烧灯盛于前代”自诩。

 

  夜夜宵禁,拘束了一年了,宋代的元宵灯节新增了十七、十八两夜,前后共五个夜晚。这几天夜里,以都城为代表的各大城市,灯彩斗艳、火树银花,王公贵族、乡间百姓可以一同游走在亮灿灿的街市上,公子少年、盛妆女眷也有机会并肩驻足于艳丽的灯彩下,在灯的狂欢节上,人们得以释放平素被紧紧约束的自由心性,灯节的氛围实在难得——想来,这大约也是司马夫人不愿在自家府上观灯,而更愿赶往街市“看游人”、做游人的原因吧。

 

  在这样的夜晚,连皇上也禁不住要出宫赏灯、“兼欲看游人”呢。史载,宋朝皇帝在灯节会坐一顶敞轿,由几个亲信太监抬着,倒退行进,这有个名目叫“鹁鸽旋”,为的是便于皇帝四面看人观灯。演说宋徽宗时旧事的《宣和遗事》还提到了当时皇上与民同乐的一个方式,就是“端门赐酒”:“是夜撒金钱后,万姓各各遍游市井,可谓是:灯火荧煌天不夜,笙歌嘈杂地长春。至十五夜,去内门直下赐酒。那看灯底百姓,休问富贵贫贱老少尊卑,尽到端门下赐御酒一杯。”有一回,一对夫妻在观灯的拥挤游人中走散,妻子正好赶上赐酒,她喝完了御赐的酒还不够,竟想把杯子也带走,不巧被卫士发现,就把她押送到了宋徽宗面前,哪知这位女子才思敏捷,马上吟出一首《遮鸪天》来为自己辩解:“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陈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宋徽宗听罢大悦,不仅把金杯赐给了她,还派卫士将她送回家。

 

  宋代灯节上的灯彩,更是辉煌胜过前朝。追述北宋都城汴梁生活风貌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道:灯节时,城中会搭起一座“鳌山灯棚”,“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住,每一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个牌,长三丈六尺,阔丈四尺,金书八个大字,写道:宣和彩山,与民同乐。” 鳌山上燃灯数万盏,布有各种雕塑、画像、树木花草;灯山上还有彩色丝帛结成的文殊菩萨跨狮、普贤菩萨骑白象,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手指间竟流出五条水道。这是工匠运用辘轳绞水至灯山顶上、循环用水所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都城灯节灿烂,各地灯节也繁荣发展;皇帝喜欢赏灯,各地县官更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彩。比如苏州的五色琉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等。史载,还有“万眼罗及琉璃者尤妙天下”。这“万眼罗”以红白两色碎罗相间砌成,人称“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当时,人们已经能将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炼制成琉璃,即五色玻璃,宋代工匠于是又将此技术运用到制灯工艺中,苏灯中的琉璃灯便是代表。此灯的每一个空隙都映出一种花色,当时诗人范成大作诗赞它道:“镂冰影里百千光,剪彩球中一万窗。”琉璃灯品除了在灯节上大放异彩,许多“好事之家也多设五色琉璃泡灯靓妆笑语望之如神仙”。按照《武林旧事》的描述,这琉璃灯集于节市中,铺连成阁,小窗间垂着小水晶帘子,与流苏宝带交映璀璨,真真令这都市恍然如月中广寒清虚宫,羞杀天上一轮月。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