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历史 > 军事 >

诸葛亮在汉中的休士劝农

2010-03-11 10:19
来源:网络 作者:侯素柏
诸葛亮在汉中曾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既为北伐曹魏解决物资供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更为汉中盆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

  诸葛亮为实现他全力辅佐蜀汉帝业,达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于建兴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27—234)率诸军北驻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即今勉县的汉江两岸,老城镇至旧州铺一带),以汉中为根据地,向曹魏展开五次北伐。为了解决北伐期间的粮草供给,诸葛亮在汉中曾“休士劝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既为北伐曹魏解决物资供应,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更为汉中盆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诸葛亮为什么屯军在汉中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的汉江上游,北屏秦岭,南障巴山,汉水横贯其间,形成了“上从勉县的老城镇,下至洋县龙亭镇,东西狭长175公里,南北宽约2.5—10公里”的一个比较宽阔的盆地平原。由于汉中地接秦、陇、蜀、楚,路通川、甘要津,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行旅通商的要地。


  从军事地理位置来看,汉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古道交错,关隘重锁,易守难攻,历来就有“西垂重镇”之称。高祖刘邦因此“以成帝业”;张鲁在汉中“断绝谷阁”以“五斗米教”“雄据巴汉垂三十载”;三国时期,曹操征张鲁,留夏侯渊屯驻汉中,图谋西蜀;刘备为攻魏又进军汉中,杀夏侯渊于定军山,并在汉中“设坛称王”。因此,三国时期,汉中成了蜀魏互相吞并而争夺的军事要冲。曹操若据有汉中,便等于控制着西蜀的大门,伺机灭蜀;刘备若占据汉中,进可以北攻曹魏,退可能养精蓄锐。特别是对于巩固蜀汉政权,开拓疆土,扩充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屯军汉中呢?是因为他在《隆中对》中规划的立国大计,本是可以实现的,但因关羽刚恒自用而失荆州;刘备复仇,断了和吴的“联吴抗曹”的战略决策,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弱蜀出现了势穷力单,孤军无援的境地。由于受蜀汉当时所处的困境所限,诸葛亮为了扭转“坐以待亡”的被动局面,率军北驻汉中,挥师北伐,是必由之路,因此说:“汉中是蜀的咽喉”,汉中安则蜀安,“若无汉中,犹无蜀矣”。


  “军以粮食为本”,军事活动的根本保证是以物资为基础的。诸葛亮要北伐曹魏,首先应考虑的粮草资源,蜀都虽号“天府”,但距前线远隔千里,道险运艰,无法保证军需供给,因此,诸葛亮不能不在汉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来解决北伐的军事供应。


  汉中盆地,土肥水美,气候宜人,历来盛产多种粮食作物,又有“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富庶的物资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满足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保证了历史上政治与军事活动的需要。西汉初年,高祖刘邦“定三秦”时留萧何常居守汉中,“使给军食”;汉武帝时,朝廷为了取运“汉中之谷”,曾令张汤开褒斜道,想以此漕运:东汉末年,张鲁也在“财富土沃”的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百姓,“立义含、置义米、义肉其中”,让路人量腹取用;曹操征汉中时,曾在勉北米仓下山屯米“数千万囊”;刘备取汉中时,法正就曾向刘备建议,夺取汉中后可“广农积谷”。上述史实说明两汉三国时期,汉中的资源条件,为当时的重大军事活动提供了优厚的经济基础。这些条件和基础,也必然被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北伐所利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