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君子谋道不谋食 (2)

2011-04-26 14:46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何中华
这让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拒绝美援食品,而宁愿挨饿。1948年6月,作家朱自清在自己贫病交加之际,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与北

   

  这让人联想起朱自清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拒绝美援食品,而宁愿挨饿。1948年6月,作家朱自清在自己贫病交加之际,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与北京著名教授的联合签名,宁愿忍受饥饿也不愿接受美国援助的面粉。朱自清在签名时义正词严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在日记中,他又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当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朱自清的月薪只够买3袋面粉,根本无法维持全家12口人的生计,更奢谈治病。同年8月12日,朱自清在穷困潦倒中病逝于北京。毛泽东后来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够在清贫中体会到快乐,无疑是那种超越肉体羁绊的精神解放才能达到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小鸟的双翼一旦被系上了黄金,也就不能再飞翔了。”而清贫的真实含义,不在于不得不过一种贫困的生活,而仅仅在于富裕中能够选择一种简约生活。这当然不是说让今天的人们都去做当代的“苦行僧”,而是说即使在富饶无比的生活中也应当力求保持一分超然的情怀和安之若素的心境,约束自己不要过度地贪婪和欲壑难填罢了。不能像鲁迅先生所讽刺的那样,“人一阔,脸就变”,如此之浅薄。一个人应该既穷得起,也富得起,无论什么境遇都能够以平常心待之。这正是孟子所倡导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境界。

   

  依今人的眼光看来,“孔颜乐处”可能过于迂腐了。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倘若要在我们现代人这里实行起来,恐怕既不合时宜,也难以真正奏效。如果把一种既不合时宜,又不能奏效的主张硬要勉强推行的话,大家做不到怎么办?于是就只好“装”,由此便不可避免地沦为虚伪。历史上出现过的教训不可不察。宋明理学被人诟病为“伪道学”,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于是就有所谓“真小人”与“伪君子”之辩,孰是孰非的争论甚至一直延续至今。让所有的人都变得像孔子和颜回那样淡泊,的确不可能做到,但这种精神仍然有意义。对于今天食不厌精,尤喜饕餮大餐和大快朵颐的现代人来说,它总是有一种鉴诫作用。

   

  在一个充满欲望且到处都是挡不住的诱惑的时代,“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清贫思想,始终都是一副必要的清醒剂和解毒剂,从而不失其启迪价值和昭示意义。仅此一点,它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