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处世36计之第22计“钓鱼计”——如何与有用处的人套牢关系(3)

2009-08-03 16:0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3 .保持鱼对鱼饵的" 胃口" 蜚声世界的英国硬壳虫乐队在其早期久久打不开局面,除在利物浦地区有点儿影响外,他们的唱片一直挤不进全国畅销唱片的目

3.保持鱼对鱼饵的"胃口"

蜚声世界的英国硬壳虫乐队在其早期久久打不开局面,除在利物浦地区有点儿影响外,他们的唱片一直挤不进全国畅销唱片的目录,人们养成已久的欣赏习惯顽固地排斥着这种反传统的新玩艺儿。

乐队的经纪人艾泼斯坦独具慧眼,看到了该队的潜力,决意改变这种萧条的状况。他把一批代理人派往各个编制唱片目录的城市。这些人到了各个城市之后,在规定的同一时间里到处购买硬壳虫乐队的唱片,并故意到已售缺的商店三番五次地催问下一批唱片的到货时间,同时还向电视台询问购买该唱片邮购商店的地址。大量从各地收购来的唱片,又经艾泼斯坦自己的唱片商店再转手批发和零售出去,从而伪造出硬壳虫乐队唱片十分走俏的"繁荣"假象,经过这样几个月的来回循环折腾,硬壳虫乐队的声望轰地一下子上去了,这种音乐变成了英国的流行乐。不仅如此,硬壳虫效还越出英国国界,飘洋过海,迅速传到了许多国家,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流行音乐,影响了一代人,甚至使英国在数年之内能借此平衡国际财政收支。

流行是大众的趋向性思维和行为。思维可以是不自觉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有意制造的,甚至可以是蓄意伪造出来的。硬壳虫乐队开始的名声大噪就是伪造的结果。在商业活动中,流行尤其重要,流行商品就意味着大批量的生产,广阔的市场和高额利润,因此,为了广开销路,在产品的流行上作些文章是值得的。

只要让人们的胃口感觉到饿,他们的欲望便会被勾起来,争先恐后地到处找吃的。这种"吊胃口"的技巧,关键在于不让对方感到满足,使其欲罢不能。切记下钩要慢,收钩要缓,鱼饵更不能让鱼儿吃够吞饱。

这一心理规则能够给人以下启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只要能办成事,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非是一句空口大话,于是在不断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就是你牵着他鼻子走的时候了。

拿谈判作例,真正的谈判高手必须具备以下"三要领"方可成功:

①反应敏捷,把握时机。

谈判的时候,要随时保持警觉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时机:该认真或冷淡的时候,该坦谈或神秘的时候,该说话或保持静默的时候,该让步或坚定的时候,该细心观察和态度和缓的时候,该给予或索取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注意到各种稍纵即逝的时机。

②像猎人般地深藏不露。

面对谈判的对手时,切不可直率地表露出自己的愿望或动机。谈判者要很有前心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让对方感到焦虑不安,不知道交易能否顺利完成。

③像悬念老手般的善于吊胃口。

人们总是珍惜难于得到的东西。买主不会欣赏容易得到的成功,所以假如你真的想让对方快乐,就让他们去努力争取每样能得到的东西。除了不要太快便让步以外,也不要太快便提供给对方额外的服务——允诺快速的送货、由乙方负责运费、遵照对方的规格要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或者降低价格。即使要作这些让步,也不能作得太快。

千万不要轻易让步而令对方从容取胜。

4.有志者事竟成

请看下面一则故事:

你知道墨西哥式的披肩吗?就是用整块有挖个洞做成的毛织毯。告诉你我在什么情况下买下这个披肩,自小我就没对披肩产生过兴趣,想都没想过,小时候如此,长大以后还是如此,即使在墨西哥时也没想过我会买个墨西哥式的披肩。

七年前我和太太在墨西哥度假,一次,我在街头闲逛。在前方有个当地的小贩沿街叫卖着:"一千二百个比索(比索是墨西哥货币单位)。"

不理睬,继续我的脚步,"好啦,"小贩道:"大减价,一千块……八百块比索好了。"

这时,我才第一次开口对他说话。"朋友,我实在感谢你的好意,也很敬佩你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丝毫没有兴趣,请你找别人好吗?"我甚至用墨西哥话问他:"你懂我的意思吗?"

再一次,我转身离去,但他的脚步声还是在我耳旁响起:"八百比索"。好像我俩是被链子锁在一块儿。

不耐烦一再地被骚扰,我开始跑步,但是卖披肩的小贩却与我保持同步速度,而他的要价已经下跌到六百块比索了。因为遇上红灯,我们必须在街口停下,而他仍然继续自言自语:"六百块,六百块就好……五百,五百块比索……好啦,好啦,四百块比索。"

当绿灯亮起,我已快速通过马路,希望能摆脱他的纠缠。在我想转头察看之前,耳边又听到他踏拉的脚步声以及叫卖的声音:"先生,先生,四百块比索。"

我感到浑身燥热,汗流浃背,又累又喝。对他的腔调感到厌烦无比。我转身面对着他,咬牙切齿地道:"混蛋,我告诉你我不买你的东西,别再跟着我!"

从我的态度及语气来看,似乎了解了我的意思。"好吧,算你赢了。"他回答:"只卖你两百块比索。"

"让我看看你的披肩。"我为什么要看看披肩?我需要披肩吗?我想要个披肩吗?不,我不认为——抑或我改变了主意。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