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我们的文化都被钱收买了 又拿文化卖钱

2010-03-12 09: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吴晓东
冯骥才在今年政协的提案里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此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文化产业要警惕“暴发户”心态

 

  植入广告无孔不入,商业大片噱头乱飞,一个个作家富豪榜争相登场,一座座恶俗建筑挑战着人们的视觉,传统节日变成了“吃”节和“黄金周”,文化创意产业园背后是圈地大搞房地产……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在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是,这一连串的问题却让人避之不及。

 

  由中国青年报社、中青在线举办的两会访谈,今天上午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一起探讨“发展文化产业,要警惕‘暴发户’心态”话题。

 

我们的文化都被钱收买了 又拿文化卖钱

  “文化内涵不是用金钱能堆出来的”  
 

  “现在文化遗产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地方只重申遗,不顾保护,申遗成功了,那就是官员的政绩完成了,之后就再没人管了。”冯骥才在今年政协的提案里建议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黄牌警告与红牌除名机制,以此来约束商业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根据这些年的调查,冯骥才最近做了一个统计。他说,我们民族的史诗、叙事诗、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等有8亿字,因为没有人讲了,是消失得最快的。还有木板年画,本来是传承古老的雕版印刷术,现在都变成电刻的了。“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文化遗产虽然评定了,可名录里的东西也良莠不齐、面目全非了。这些东西你怎么传给后代?”冯骥才不无忧虑地说。

 

  “文化内涵不是用金钱能堆出来的。一个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是要进入市场的,但是一个艺术家的追求却不能太市场化。”

 

  “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知识分子对我们这个时代负有文化责任。”冯骥才说。

 

  “文化只能做精做细做深,怎能做大做强”

 

  “把文化做大做强也是一个非常没文化的说法,文化怎么做大啊?唐诗能做大吗?小说能做大做强吗?文化只能做精做细做深。”冯骥才认为,文化可以影响人的灵魂、滋育人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才是文化的本质,“跟经济不一样,使一个人富有相对容易,但使一个人有气质就不容易了。这是慢慢修养的过程,靠什么修养?我觉得是靠文化修养,靠什么文化来修养?是靠真善美文化、经典高雅的文化对你的影响,人慢慢才能变得有气质。”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