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高山流水觅知音(3)

2010-02-26 15: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雪梅
吴氏策划所有的利润都来自票房,这也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吴嘉童说,坚持售票,这既维护了中国民乐的身价,同时也符合欧洲人音乐的消费心理。欧洲
 
吴氏策划所有的利润都来自票房,这也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吴嘉童说,坚持售票,这既维护了中国民乐的身价,同时也符合欧洲人音乐的消费心理。欧洲人把花钱去音乐厅欣赏演出当作是自身音乐修养的一个标签,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音乐完全可以在其中找到空间。“每年元旦听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施特劳斯之后,换一换口味,听一听来自中国的丝竹,这种观念正在被广泛接受。”
 
靠票房体现艺术价值是西方演出市场永恒的规律,通过自信的商业演出,体现中国民乐的价值和水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持续13年的“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不敢说场场爆满,但八成以上的观众已经让吴氏很满意。
 
吴氏的市场部掌握着近万名观众的联系方式,他们有1934年出生的老人,也有我们常说的“90后”,这些都是中国民乐的异国知音。义务充当此次巡演现场嘉宾主持的葛哈德·史密特·特尔曾在德国ARD广播电视台工作多年,是德国最具魅力的节目主持人之一,也是令人仰慕的音乐解说人,对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都有深入的了解。他觉得将“高胡”、“板胡”以及“中胡”等中国乐器的差别解释给观众是他的义务。他说:“他们看得越多,就越需要深入了解,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也需要从猎奇走向成熟。”
 
从德国到捷克,从奥地利到瑞士,中国广播民族交响乐团在短短的十天内巡演六场,赢得了在国内都不曾得到的掌声,所带的音乐CD都被一抢而光。指挥家彭家鹏说,我们分得清这些掌声是出于礼仪还是发自真心,民乐经过吴氏坚持不懈的推广,在欧洲已拥有很多的知音。作为民间的文化使者,他们的触角伸得更远,方式更灵活,也更熟悉市场,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需要的。
 
我们好的东西很多,但输出有先后,要替不同的东西找到不同的知音,而不是简单地烩成一锅菜
 
为了呈现中国民乐的博大精深,吴氏策划每年都邀请不同的民族乐团参加“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的巡演。中国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南京民族乐团、天津民族乐团、浙江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这一串名字几乎构成了中国民乐的半壁江山。
 
在大力推广民乐的同时,吴氏一直尝试着推广中国的舞蹈、戏曲、话剧、杂技等其它艺术形式。只不过,吴嘉童认为,我们好的东西很多,但向外输出要有先后,传播也有难易,每一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需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找到不同的知音,而不是简单地烩成一锅菜。
 
今年吴氏正准备将上海昆剧院的《长生殿》推向海外。“这不是简单的推销,也不是打一个字幕就能让人理解这么简单。我们需要提前半年做宣传,将昆曲的定式、审美取向、结构套路一一向外国人解释清楚,还要找到与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情感体验相切合的宣传点,这很难,但值得。”从明年起,吴氏将每年向世界推荐一种不同的国粹艺术。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