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小议相声《五官争功》的拟人化手法

2009-04-27 17:1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黄德和
由著名笑星马季主演,于1987年春节晚会问世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经常在电视台作为相声名作播出。

由著名笑星马季主演,于1987年春节晚会问世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经常在电视台作为相声名作播出。这个段子运用浪漫主义的拟人化手法,试图通过“五官争功”的情节对社会上那些不顾全局、突出自己、争名夺利的个人主义现象给予有力地善意地批评和讽刺。作者的意图当然无可非议,其大胆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亦令人钦佩,然而对该节目的拟人化表现手法,笔者却以为值得商榷。

大家知道,“拟人化”就是将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而“人格化”就是赋予人的某些外部特征和思想感情。(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四角号码新词典》490、606页)正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段新相声《六畜谁为首》那样,将动物马牛羊猪狗鸡拟人化,以六位演员分别模拟这六个人格化的动物“角色”(与戏剧中的角色仍有区别)互相对话、进行表演。这个节目与《五官争功》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①形式均为群口;②情节均为“角色”之间争辩;不同之处:《六畜》是将动物人格化,《五官》则是将同一个人的眼、耳、鼻、口及脑袋分别人格化。换言之,两个节目的人格化对象不同,前者是非人类的动物,而后者是人的器官。

试将《六畜》与《五官》不同的人格化对象—非人的动物与人的器官作一比较:

首先,前者(动物)不具有人的思想:而后者(人的器官)当中:脑袋就是人的思想的器官,当然具有人的思想,即便作为视听说嗅的眼耳口鼻虽不直接具有人的思想,但也是直接反映人的思想或与人的思想密切相关的器官(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言听计从……)。

其次,前者——马、牛、羊、猪、狗、鸡本来就是六个动物即六个个体,在分别人格化后仍是以六个独立的形象(六个个体)出现于舞台,相互之间没有逻辑上的混乱和矛盾;而后者——脑袋和五官本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的首部即同属一个个体,但在分别人格化后却分为“眼”、“耳”、“鼻”、“口”和“脑袋”五个个体(五个独立形象),并且因为五官与脑袋分离,其中的“脑袋”还是一个失去五官的“脑袋”,正如该节目中所说的那样——成了“鸭蛋”,可同时这五个个体由于人格化而各自均又具有了五官,也就是说出现了荒唐的重叠现象,给观众以混乱的感觉—“脑袋”与“五官”似乎已经分开(分别拟人化)又似乎没有分开(“脑袋”仍有五官、“五官”也无法离开脑袋),造成似是而非、逻辑混乱。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3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