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北京爨底下村】古典沧桑的世外桃源

2009-10-14 11:1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水瓶座
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的要道,也是电影《投名状》的拍摄地,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使爨底下村成为北京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西山之英,斋堂之灵,袅烟驿路,勒移山庭。 一排红灯,几尺青砖,早已锈涩不动的辘轳,褴褛的旗幡,斑驳的窗棂,濡软的纸灯,还有那隐约可见的大字报,这一切一切,都在向人们见证——爨底下村——默默的经历着明清更迭,咫尺间屹立几个世纪仍岿然不动。

爨底下村过去是北京通往山西和口外的要道,北靠龙头浸水,面对金蟾望月和威虎镇山,还有神龟啸天、蝙蝠献福、一线天、花仙池、老龙头、老龙窝、神驹蹄窝、牛头山、抗日小学遗址、九柏九石阵、京西古道遗址等自然景观。墙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标语,以及互助合作、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中,犹如走进历史长廊。

最早发现爨底下村的非凡价值的,大约是建筑界的人士,南方历经千难万劫而大体保持明清旧貌的村落,还很有几处,但整个北方地区,像爨底下村这样的活古董式的村落,实在是罕见难寻。

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就地取材,上下两部分,以弧形大墙界断,墙以山石错落砌成,高达二十余米,有隐蔽的陡梯相联,远望颇似拉萨布达拉宫;村后有山包“龙头”,从“龙头”俯瞰,整个上下村的院落辐射为扇面状,又略呈元宝形,细观,则又有周易八卦图的意味,还有人说能看出太极阴阳鱼的布阵痕迹。

中国的古建筑越是古老,就越讲究“风水”,诸如“面南背北”、“龙脉清晰”等等要素。而越是大山深处,就越容易做到“山青水秀”、“依山傍水”的田园意境。在北京郊区,恐怕再也找不到像“爨底下”这样保存完整,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得如此和谐的地方了。

在爨底下村的四周,群山环绕,形成周易里的传统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青龙山,气势磅礴,蜿蜒起伏,白虎山一落到底,垂驯至极。恰是左青龙昂首,右白虎低头。祖山即玄武。它舒展双臂将爨底下抱之怀中,令村庄西避寒气,负阴抱阳。朱雀山取象于鸟,势似翔舞之姿才为祥。南坡梁势平壮观,毫无犬牙之恶,丛林茂盛,青翠秀丽,尽管东部山顶稍低,巧有一溜翠柏傲立与山体相依相连翔舞盛情。

在山区,四面环山的村庄比比皆是,但是,象爨底下这等风水要素面面俱佳,处处称奇者实为难得,风水宝地名不虚传。不管风水理论含有多少迷信色彩,然而爨底下村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恩泽下,尽享其祥。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诗句:

东山之巅三尊神,福禄寿星照古村。背靠龙头对应案,笔峰朝外官如林。

上得爨头纳紫气,下有门插锁财神。昔日辉煌随风去,世纪之交又逢春。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高低错落,线条清晰,紫石和青石铺就的小径曲折迴绕,颇具江南风格,又有世外桃源之感。既有北京城内四合院的风韵,又有山村小巷的风光。

依山势而建的古朴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青石、紫石、灰石铺成的街道,延续500多年的民风民俗……走进门头沟斋堂镇爨底下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图”中。

步行村中,移步换景,每个院落的房屋布局紧凑而不拘谨,没有富家大宅的气魄,却多出许多夺巧精致。砖砌的门楼和北京城里富贵人家的宅门一样讲究。上有门簪,下有门墩,旁边还有供门神的神龛,墙上绘着“福寿禄”字样的壁画,脚下青紫两色石块铺路,意喻平步青云、紫气东来。再看那些规整的四合院,虽然依山而建,受地形和空间的限制,但循规蹈矩,决不越雷池一步。

沿着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往上行走,随时随地都有惊喜扑面而来:原本以为走到头,发现转个弯又是一家店铺;随意站在一户村民家,四周的青山绿水尽收眼底;虽然有的地方已经破损,却与周边自然地融为了一体……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使爨底下村在2003年成为北京第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漫步在村间羊肠小道上,呼吸那里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有一种淡淡的香味。耳边没有了城市喧哗的吵嚷声,有的只是微风吹过的恬静。沿着小路欣赏着两边的景色,让人情不自禁的哼起了小曲来,爨底下村真是秋高气爽,让人心旷神怡。走在石头路上,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古庙亭台,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