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甘肃玉门关】汉唐盛景难再寻,春风已度玉门关

2009-07-13 14:46
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佚名
说起玉门关,马上会想到王之涣的《凉州词》。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沿着疏勒河古道开始寻找玉门关,在敦煌西北部的疏勒河故道边,就可以看到了一座黄土夯筑的城堡,这就是天下闻名的玉门关了……

玉门关的得名与中国玉石之王和田玉有关。相传自从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小盘入关,到中原经商。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过小方盘,运到内地。

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一队官兵,专门往内地押解运送玉石。这队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小方盘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束手无策时,一位有经验的拉骆驼老人告之“要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关神才会高兴”。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后,骆驼才平安地到达了长安。关城也因城门被砌上了一圈闪光的上等玉石而更显雄伟,并被称为玉门关了。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凉州词》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收复河西“列四郡,据两关”时期,是目前敦煌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城池,在西汉敦煌尚未建郡立县之前,此城已经存在,当时隶属酒泉郡管辖。

别看就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堡,它在中国历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却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和阳关一起,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南北道通,恰如中原出入西域的两扇大门。

在政治、军事上,它是开拓西域的前沿堡垒;在中西贸易往来上,它又是一个通商口岸,负责征税、缉私、保护商旅的安全。从这道大门西去,就踏上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北道,经车师到北庭,通焉耆,过龟兹,直到地中海各国。

东汉时期,驻守西域31年的都护班超垂暮之年给汉皇上书:“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天涯游子的这一声浩叹似乎穿越2000年的时空,震痛了我们的耳膜。

而眼前的玉门关,早已尘埃落尽,沉默无语。

从空中俯瞰玉门关,发现它的位置十分奇特:这里看似一块平地,作为关隘并不险要,但其中却充满了玄机,一出城门就是一个天堑般的大沼泽;东西方向是万里长城;北边横亘着马鬃山;南边,沿着敦煌西塞墙一直通向阳关,塞墙和烽燧以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库姆塔格大沙漠,玉门关易守难攻、坚如磐石。

看来,在关城的选址上,古代的军事家们可没少费心思。

和阳关一样,玉门关布防的另一个玄机就是控制水源。李正宇说:再往西到罗布泊上千里都没有水,所以他们在这里必须补充水,把住了水源就把住了命脉,必经之地,不可越过。

在以驼马为交通工具的古代,要想穿过大漠就必须择水而行。水,是生命线,也是杀手锏。

把关就是把水,把水等于把关,流淌到长城沿线的疏勒河,变成了一道军事防线。

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废墟。

如今的玉门关已经被风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土台,昔日车水马龙、驼铃叮呼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再现,成了“春风不度”的荒漠寂野。它就像一个饱经苍桑的老人,默然伫立在荒野之中。只有当目光穿过隔栏从洞门口望去,城堡里边,那些顽强生长着的棘棘草,凭添了一些生气。想当年汉将班超为击退匈奴,率铁甲三千出敦煌,走玉门,从此征战西域数十年,班超年迈时曾上书汉武帝,只求生入玉门关,回到中原以度晚年,最后他如愿死在了洛阳。当历史课本上的文字和今日苍茫天地中的废墟所重合时,心中的感怀无法描述的。

站在玉门关的脚下,仿佛可以听见千年幽怨的羌笛,穿越时空从关城上飘然而过,时抑时扬,愁情无限;叮咚的驼铃回响在空旷的大漠深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